詩詞鑒賞《兩宋詞·范成大·南柯子》范成大
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①。香云低處有高樓??上Ц邩?、不近木蘭舟②。緘素雙魚遠③,題紅片葉秋④。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注釋 ①杜若:香草名,又名杜蘅、若芝、山姜等。②木蘭舟:船的美稱。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云木蘭舟,出于此也?!雹劬}:封合書信。素:寫在素帛上的書信。雙魚:書信的代稱,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④題紅:唐代廣泛流傳的一個傳奇故事,宮女以紅葉題詩,投入御溝中流到宮外,被書生撿到,后來宮女被放出,兩人結為夫婦。故事有多種版本,但基本情節大致相同。
鑒賞 據楊長孺《石湖詞跋》記載,本詞作于作者任四川制置使期間(1174-1176),是作者自己最得意的詞作,劉克莊《后村詩話續集》也把它看作是范成大詞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詞的寫作手法比較獨特,詞作的上下闋分別是以一對情侶各自的口吻出發來寫的,各自表達了對對方的思念。
上闋是從男子的角度來寫,“梅花驛”典出南朝宋陸凱《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后世因而常用寄梅來代指傳遞消息給別人,男子等待著愛人的消息,但是等了很久都沒有音訊,他一次次地滿懷希望翹首以待,一次次都落了空,最后只剩下無盡的失落,然而他還不肯放棄,只是目光中包含的期待都變成了惆悵,“悵望”兩字,包藏了多少復雜曲折的情感! “凝情杜若洲”,是用《楚辭· 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的典故,他想采擷水邊的香草,來送給那心愛的女子,但根本無從與她相會,如何送到她的手中?他凝情注視著那叢杜若,心中充滿美好的希冀,卻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她居住在遠處岸邊的高樓之上,然而他卻無法乘舟抵達那高樓之畔,只能遠遠向著那個方向眺望:天邊的那一縷云彩底下,就是她居住的地方了吧?“香云低處有高樓”化用《古詩十九首》的“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一個“低”字烘托出了一種低沉郁結的氛圍,把云煙迷蒙、天際蒼茫的景象和男子此時的沉重心境都表現了出來,而與此相呼應的“高樓”之“高”,又有一種高入云端、遙不可攀之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越發突出了男子的苦苦追尋卻可望而不可即。
下闋寫居住在樓上的女子對男子的思戀。她渴望同他一見,然而無從會面,于是她想寫信向他訴說自從分離后是多么地想念他,然而連信也無人可以替她送達,“緘素雙魚遠”,一個“遠”字暗示著傳信的困阻,實際上就是不可能。在思念煎熬中的她忽發奇想,想像傳說中的唐代宮女那樣,在紅葉上寫下自己的無限思愁,把它放進江水漂流而去,一直漂送到他的手里,然而他是在江水的上游,江水滔滔東流而去,怎么可能掉頭而回把信傳到那一端的他那里呢? 這美麗的幻想也在現實面前破碎,“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化用白居易《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詩寄》的“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然而這一聲嘆息中包含的失望之情卻要更為深重。
作者善于吸收前人作品的精華成分,如寫男子追尋女子時的可望而不可即,顯然是來自于《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還借鑒了《楚辭·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表現手法,分別從男女情人雙方的角度進行描寫,如同一問一答互相應和,饒有情致。詞中運用了很多典故,但是因為安插得當,并沒有繁縟堆砌之感。(張力)
集評 宋·陸游:“公素以詩名一代,故落紙墨未及燥,士女萬人已更傳送,被之樂府弦歌,或題寫素屏團扇,更相贈遺。”(《范待制詩集序》)
山水圖之溪山雪霽【明】 劉度 上海博物館藏
鏈接 中興四大家。南宋前期詩人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合稱“中興四大家”,又稱“南宋四大家”。孝宗即位后,主張北伐,政治上出現中興局面。詩壇上也呈現復蘇和繁榮的中興氣象,取得了僅次于北宋中期的成就,形成了宋詩的第二個高峰,四大家即其代表。他們早期從學習江西派入手,而后皆出其藩籬,一改其以文字才學為詩的做法,把視野從書本轉向生活與現實,卓然自成一家。他們寫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強烈、反復、持久地表現愛國主題,在宋詩中是空前的,為宋詩在唐詩之外自成一格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詩歌的題材也相當多樣化,如范成大的田園詩,陸游的閑適詩、農村詩,楊萬里的寫景詩,都取得很高成就。四大家中,楊、陸在當時名聲最著,楊萬里更被譽為詩壇盟主,詩名在陸游之上。尤袤詩久佚,今僅有清人所輯數首,成就不能與陸、楊、范比肩。
上一篇:《兩宋詞·田為·南柯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敦煌曲子詞·南歌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