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嚴仁·菩薩蠻》嚴 仁
嚴 仁
雙溪亭
征鴻點破空云碧①。丹霞染出新秋色。返照落平洲②。半江紅錦流③。風清漁笛晚。寸寸愁腸斷。寄語笛休橫。只消三兩聲。
注釋 ①征鴻:即大雁。②返照:指夕陽斜照。③半江紅錦:指夕陽把江水照成紅色的景象。
鑒賞 本詞是觀景抒懷之作。雙溪亭,即婺州(今浙江金華)雙溪樓,據《輿地紀勝》記載:“蓋婺城臨觀之所凡三,中為雙溪樓,西為八詠樓,東則此亭,皆盡見山之秀,兩川貫其下,平林曠野,景物萬態。”站在雙溪亭上,俯瞰山川平野,美麗的景色觸動了詞人的靈感,因而寫下本首《菩薩蠻》。全詞用淡墨勾勒傳神,并無富麗敷陳,雅致清新,別有風味。
上闋主要寫站在雙溪亭上所見的景象。“征鴻”一句寫一只大雁掠過天空,打破了碧天、空云的岑寂,意象顯得空靈寥遠、清新靈逸。接下一句中的“丹霞”“秋色”點明了秋天的時令特征。天上的彩霞與地上的秋林交相輝映,樹葉那鮮艷欲滴的顏色仿佛是紅霞染成一般。此筆墨飽滿、色彩艷麗,正與上一句“空云碧”的清淺秀逸形成對比。“返照”二句,寫夕陽西下,殘照的光輝落在江中的沙洲上,江水也被殘陽染紅了,遠遠望去江中緩緩流動的仿佛不是江水,而是燦爛的紅色錦緞。此處模仿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寫法,將江水比成半江紅錦,多了一些溫暖和富麗的感覺,顯得景象格外開闊、遼遠。
下闋寫面對此情此景的感受。“風清”句寫天色漸晚,清涼的風中傳來了漁童的陣陣笛聲。站在雙溪亭上,秋日、夕照已經是頗有悲涼意味之景;而當嗚咽的笛聲伴隨著清涼的晚風傳來時,詞人就無法抑制心中的悲傷,止不住“寸寸愁腸斷”了。他在為什么惆悵? 可能是思鄉、可能是悲秋、可能是念遠人……甚至可能是為眼前美好又傷感的景色所感染。對此詞作并未展開鋪陳描繪,細述腸斷的緣由,而是筆鋒一轉,去懇求漁童不要再吹笛弄聲,因為只兩三聲笛音就會令人悲不能抑了。此處也只表露了部分含蓄之意,其中深藏的悲思則留給讀者去揣度咀嚼。這一部分用曲筆寫愁,將滿腔愁緒包蘊在對景致的描繪中,因而愁思顯得分外地含蓄雋永,仿佛一杯香茶,愈品而愈覺其味之醇厚。(袁先欣)
集評 俞陛云:“‘返照’二句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詩意。結句工于言愁,如聽巫山哀猿之嘯,所謂不待第三聲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上一篇:《兩宋詞·張镃·菩薩蠻》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牛嶠·菩薩蠻》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