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炎·綺羅香》張 炎
張 炎
紅 葉
萬里飛霜,千林落木,寒艷不招春妒。楓冷吳江①,獨客又吟愁句。正船艤、流水孤村②,似花繞、斜陽歸路。甚荒溝、一片凄涼③,載情不去載愁去。長安誰問倦旅④。羞見衰顏借酒⑤,飄零如許。慢倚新妝⑥,不入洛陽花譜⑦。為回風、起舞尊前⑧,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注釋 ①“楓冷”句:用唐崔信明殘句“楓落吳江冷”詩意。吳江,吳淞江。源出太湖,經上海入海。②艤(yǐ):停船靠岸。③“甚荒”兩句:用紅葉題詩的典故。參見1432頁注⑥。④“長安”句:用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中詩意:“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⑤“羞見”句:用陳師道《除夜對酒贈少章》詩意:“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⑥慢:同“謾”,徒然。⑦洛陽花譜:指宋歐陽修撰《洛陽牡丹記》。⑧回風:旋風。
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的是紅葉。作者在論及詠物時說:“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他認為上乘的詠物詞,應是“全章精粹,所詠之物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詞源·詠物》)這首詞雖不如《南浦》詠春水、《解連環》詠孤雁那樣有名,但也足可展現作者在詠物方面的才華和手段,以及他“了然在目”和“不留滯于物”的追求。
大凡詠物,總有些寄托在里面。這首詠紅葉的詞,也時時以紅葉自喻,嘆訴自己的哀傷身世。這在張炎的詞作里是最常見到的。《四庫全書提要》稱贊這種“蒼涼激楚”“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而王國維卻對之并不欣賞,用張炎自己的詞句“玉老田荒”來貶低他。這正反兩面的意見,從這首詞中都可得到印證。
起筆從側面進入,用襯托的手法,寫紅葉的耐寒而且艷麗。接著是用正面的賦筆,既寫紅葉,又寫獨客,兩相映發。又使用典故,將眼前景與傳說事結合,既賦形,又寫意,用得非常巧妙。下片則純用虛筆,接二連三的典故紛至沓來,卻也正渲染出紅葉的飄零、紅葉的顏色,并評點、想象紅葉的命運。其中每一步描寫,都有比擬寓于其中。紅葉的情狀,就是人的情狀;紅葉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到結語“記陰陰”兩句,折筆寫回憶紅葉尚綠的時候,也暗喻對國朝承平之時的眷戀,沉痛有力。一首詞中,有描寫、襯托、渲染;有側寫、正寫、反寫;有賦、有比;有寫人、寫葉、人葉合寫……手法繁多,寫紅葉窮形盡相,使人讀后“了然在目”。而更重要的是又“不留滯于物”,始終寓于個人身世和家國之思,并在結語處飽蘸筆力,令人不能輕易釋卷。
這首詞的用典,將典故與時事融化為一體,真正是“不粘不脫”,手法高妙。比如“甚荒溝、一片凄涼,載情不去載愁去”,寫的是紅葉在水溝里漂蕩的景象,用的是唐時盧渥在御溝邊見紅葉題詩的故事。變“御溝”為“荒溝”,南宋宗室淪亡之事,已暗寓其中。盧渥所見紅葉上題的是一首情詩,因此作者說“載情不去載愁去”:結合時事,眼前紅葉不再載情,而是載著“一片凄涼”的愁情。用典而不拘于典,貼合眼前,是為活用。又如“羞見衰顏借酒”,用的是陳師道的詩句“顏衰酒借紅”,原意是自嘲年老色衰,借喝酒倒能使臉頰紅潤。作者借來形容紅葉的顏色,不但新鮮有趣,把紅葉寫出人性,而且揉進自己的身世之感,感嘆自己的衰老和漂泊生涯。既貼合原事,又有新意。其他如“長安誰問倦旅”“不入洛陽花譜”,都是將典故借來,融入當下的處境,借古說今,令人讀起來像咀嚼橄欖,咂摸再三,余味不盡。
這首詠物詞也體現著作者一貫雕字琢句、敲音審律的特點,正如陳廷焯所說的“情詞兼工”。而最堪賞玩的,還應是末兩句:“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在夜雨敲窗之際,回想當時春風綠遍江南,該是多少凄涼、多少惘然。俞陛云評曰:“貞元朝士回首承平,渺如天上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劉清瀅)
集評 清·陳廷焯:“情詞兼工,少游之匹也。鏤金錯彩之筆,撫時哀世之作。”(《云韶集》卷九)
白云紅樹圖 【明】 劉度 山東省博物館藏
上一篇:《兩宋詞·史達祖·綺羅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王沂孫·綺羅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