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辛棄疾·念奴嬌》辛棄疾
辛棄疾
賦雨巖,效朱希真體①。
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一點凄涼千古意,獨倚西風寥廓。并竹尋泉②,和云種樹,喚做真閑客。此心閑處,未應長藉丘壑③。休說往事皆非,而今云是④,且把清尊酌⑤。醉里不知誰是我,非月非云非鶴。露冷松梢,風高桂子,醉了還醒卻。北窗高臥⑥,莫教啼鳥驚著。
注釋 ①雨巖:博山景點,巖中有泉飛出。朱希真: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兩宋之交著名詞人,有《樵歌》三卷行世?!痘ㄢ衷~選》謂其“天資曠遠,有神仙風致”。南渡后詞作有家國之感。②并:傍,在……附近。③丘壑:指山水。④“休說”二句:不要說過去都是錯的,今天所做的才是對的。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雹萸遄穑壕票=柚盖寰?。酌:斟酒,飲酒。⑥北窗高臥:晉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p>
扶醉圖 【宋】錢選 私人藏
鑒賞 雨巖、博山寺等都是江西上饒博山一帶的景點,辛棄疾在閑居帶湖時寫下了一系列與這些景點相關的閑適之作。這首詞模仿兩宋之交著名詞人朱敦儒曠達清遠的神仙風致,糅合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營造出清冷閑靜的氛圍。
詞作以“論”開篇,而且可以說是以論為主。它是“以論為詞”的稼軒“詞論”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因為融合了不少景物描寫,議論的色彩被沖淡了。同時,道家思想和神仙風致又遮掩了議論的鋒芒,所以本詞的“詞論”特征并不突出。詞中有景,但多非實景,而是仙道思想的意象化,這些經過選擇的景物保證了詞作風格的形成和統一。
本詞最鮮明的思想特征是否定思維的運用。開頭便聲明無憂、無樂,上闋的歇拍與過片是否定議論力度最大的地方。兩個否定句上下相承,先否定真正的閑心需要依賴一丘一壑的外部環境,繼而否定“今是而昨非”的說法,也就是既否定“是”,又否定“非”,認為無是無非。接下來是對醉酒狀態的描述,作者將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困惑演化為對自我存在的不確定,只能回答“我”不是什么,無以知曉“我”是誰。同時,以對月、云、鶴的否定的形式表達齊物論的思想。首先將物視為與自己平行的存在,對它們的否定才有意義。將憂樂、是非以及外物一概否定之后,還剩下什么呢?自我,本心,要做到真正的悠閑曠達只能依靠自我清靜恬淡的內心。
詞作中,在議論與景物間穿針引線的是一系列的動詞:倚、尋、種、酌、醉、醒、臥。獨倚西風,寂寞蒼涼;竹、泉、云、樹,清幽淡遠。否認了蘧伯玉、陶淵明的往事皆非論后,詞人并未給出肯定的說法,而是以舉杯飲酒轉移了話題,進而自然地由酒寫到醉,把“醉里不知誰是我”發展到哲學的高度,提出對自我存在的疑問,風露、松桂同時為醉眠營造了神仙氛圍。結語化用陶淵明的說法,將自得之樂推向極致。北窗高臥,涼風徐來,無憂無樂,無是無非,自謂羲皇上人。前面所有的否定都化歸于最后的這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謂水到渠成。這是一種無言的辯駁,以行動給予前面的否定一個肯定的答案,只有真正的無聊才能臻于或者說回復到羲皇時期淳樸安閑的狀態。最后一句“莫教啼鳥驚著”與“高臥”自然銜接而又出人意表,為這篇清幽高遠的作品增添了幾分活潑的趣味。
景物、動作、議論在詞作中自然交織,景物營造行動的環境,否定性的議論被行動所消化。它們交織成沖淡清遠、曠達狂放的“朱希真體”,而這種體式又成為道家無為、齊物等思想的理想載體。(劉珺珺)
上一篇:《兩宋詞·辛棄疾·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陳亮·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