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樂
(其二)
聞歡下揚州
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這是一首纏綿繾綣的愛情詩。它通過送別的經歷及感受,以女主人公“我”這樣一個第一人稱角度,細膩地抒寫了青年男女真摯的愛情。
全詩詩眼在“送”字。圍繞送別,起、承、轉、合,絲絲入扣,結構嚴謹。
起句,寫“聞別”。 “聞歡下揚州”,異軍突起,點出了事件的起因,寫出了愛戀與分離的尖銳的感情矛盾,設置了懸念,吸引著讀者。 “歡”,喜歡之意,是古時女子對所戀男子的昵稱,猶今“親愛的”、 “心肝”之屬。起句點染了悲愴的色彩。二句為承句,寫“送別”。 “相送楚山頭”,按, “楚山頭”應做“楚山盡端”講。相送至于“楚山盡端”一語,寫盡女子不避崎嶇之險、長途跋涉遠荒的忠貞戀情。三句是轉句,寫“告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轉句終止了“相送”之意,轉入“告別”,這是本詩的高潮。 “探手抱腰看”, “探”,摸取之意,如“探囊取物”的探,即是此意。 “探手抱腰”,極寫男女情愛至深,綢繆繾綣之狀。民歌決無矯飾之癥,它強調真情實感。這首詩大膽地描摹了這個嬌憨多情的姑娘,分離前的純樸沖動的情態。正如《吳聲歌》中的《碧玉歌》所描寫的: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边@個“探手抱腰”并且直目相視的大膽的姑娘,就是“感郎不羞郎”的“情顛倒”者,所以“不羞郎”,是因為情意至切至真。說到“看”字,人們傳誦的名句是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畢竟是文人,含蓄內向,還是這位“相送到楚山頭”的姑娘的“探手抱腰看”,無忸怩之意,無禮法之拘,坦誠相見中,有一種純真的嫵媚,純情的憨美,這是柳永所不能相媲的。四句是結句, 在結構上是“合”,是矛盾的暫時終結。作者巧妙地承轉句最后一個字: “看”,把“看”延伸到“江水斷不流”的畫面中來。 “看”字, 是一石二鳥、身兼二用:其一是情人告別時的凝視,想要把對方永遠烙印在記憶里;其二是“江水斷不流”,化情入景。在古典詩歌的創作中,常常在結尾處,把那種難以盡述的復雜的痛苦的情感,化入無邊的天、海、宇宙之中,這就是古人說的“篇終皆昏?!?,給人很多含蓄遐想的余地,具有很深的含蘊。這類有名的句子是很多的,如: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江水斷不流”的寓意亦有類于此。這是一種借助夸張來表現的主觀感覺,是主觀情緒對景物的移情。 “斷不流”句,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一、有興寄之意,借江水斷流寫肝腸痛斷之哀;二、寫哀傷至深至重。古文化風俗。多以自然變異來顯示主人公的至深哀痛,如:孟姜女哭倒長城,感天動地的竇娥招致的六月雪。江水斷流,也可相媲于此;三寫主觀的錯覺:精誠專至者,不及其余。如九方皋相馬,他硬把黑馬看成黃馬,公馬看成母馬?!读凶印ふf符篇》解釋說:九方皋相馬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這也可以與姑娘此時的精神狀態相類。這位癡情的姑娘也是“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九方皋把馬顏色都弄錯了,姑娘硬視江水斷而不流,這都是“遺其所不視”的例子,都是一種“有貴乎馬者”的精誠,都有一種讓人欽敬的情愫。
“江水斷不流”,為我們注釋了這個純情女兒“探手抱腰”時的痛苦心境。僅僅五個字,包含著十分復雜的內容。
全詩以聞別、送別、告別、喻別,環環相銜,四句詩圍繞“送”字展開,選材十分集中。
作品刻畫了一個嬌憨、純情的姑娘形象。她的愛情是火熱的,相送千里后,又偎抱不舍。同“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的那位長干女兒相比,她自有著十分鮮明的外向型的個性。她的離別也異常痛苦,“江水斷不流”顯示著她巨大的哀傷。她的愛震撼著讀者的靈魂。這個女子的形象是那么美,她引發著人們對崇高感情的向往; 在她面前,人們會感到一種靈魂的凈化和熏陶。
上一篇:羅裳迮紅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西北有高樓|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