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密·清平樂》周 密
周 密
再次云韻
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①。一樹緗桃飛茜雪②。紅豆相思漸結。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③。自是蕭郎飄蕩④,錯教人恨楊花。
注釋 ①溶溶:月光蕩漾的樣子。②茜(qiàn):指茜草。其根可作紅色染料,引申為紅色。③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借指馬。④蕭郎:原指梁武帝蕭衍,后泛指女子所戀的男子。
鑒賞 在周密的詞集中,有不少擬思婦懷人的詞作。這一首《清平樂》,是和人張宙云韻而作的兩首小詞中的第二首。之所以單獨挑出這一首來作賞析,是因為尾句極妙,翻出新意,有別于其他思婦詞作中的一味哀怨。
起筆寫景,然融情入景。“鶯”“庭戶”“月”都是在思婦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如“絲絲楊柳鶯聲近”(樓扶《菩薩蠻》)“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等。此詞中以“晚鶯”“庭戶”“溶溶月”來描摹景致,著意刻畫出寂靜院落中,淡月嬌鶯的情境。鶯在初春始鳴,又稱告春鳥,此處寫春光物候,但以“晚”狀“鶯”,點出時辰已晚;以“嬌咽”狀鶯聲,隱含如訴如泣的愁情。寫完聽覺,再寫視覺。“庭戶溶溶月”五字將讀者的視野引入月光中的庭院,正如晏殊《寓意》所寫過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景是靜的、清的,而“一樹緗桃飛茜雪”則讓畫面靈動起來。桃花灼灼,是春日里盛美的花朵,然而花期短暫,一陣風來,便會吹落滿地花瓣,以“茜雪”喻落花,一來以“茜”字摹寫出桃花的紅色,二來以雪形容花瓣紛飛的密集。至“紅豆相思漸結”,始真正點出此詞主旨:“相思。”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紅豆》一詩,可作此句的注解。但用一“漸”字,既是由于鏡頭推進的緩慢所致,又與詞中女主人公的心緒相吻合。上闋描繪了一幅庭院中的畫面,畫面中有散落的桃花,枝頭的黃鶯,以及孤單女子靜默的背影。
下闋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將心事和盤托出:看見草青沙平,而游子仍未歸家,想想這都是游子(蕭郎)的過錯,錯教人怨恨楊花一場。這幾句看似徑直抒情,其中卻蘊涵著幾重轉折:從“相思漸結”到“猶未歸家”,表明男子的飄蕩已經不止一日一年,而女子的等待也不是一朝一夕;從“猶未歸家”想到“楊花”飄蕩,表明女子將男子遠游歸罪于受到“楊花”牽絆;從“恨楊花”到明白“自是蕭郎飄蕩”,表明癡等女子的幡然醒悟,原來在這一年一年的等待中,她看清了男子的負心與絕情。不是楊花牽住了蕭郎,而是蕭郎本無情,早已負心把自己拋棄,所以才清醒地說出“自是蕭郎飄蕩,錯教人恨楊花”的警醒之句。
桃花仕女圖 【清】 胡錫珪
這是一首既含蓄又率性的思婦詞,上闋寫景,下闋言情,不涉及艷情,不直言怨恨,可是這詞中的主人公卻比其他思婦詞中的主人公別有一種率真。王昌齡的《閨怨》中寫思婦“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是將離別歸結于自身的過錯,可以說是代人受過。歐陽修《蝶戀花》中寫思婦“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這是沉浸在離別的痛苦中而無法自拔。在樓扶《菩薩蠻》中,有“又是不歸來。滿庭花自開”的嘆息,其中已藏著一絲對游子不歸的埋怨,卻終究又將這層怨恨強壓入心底,使詞尾歸于“滿庭花自開”的寂靜。而此詞卻能發前人所未能言,將離別的責任明確地歸于蕭郎,同時反駁認為男子不歸是受到楊花牽絆的舊說。
這首思婦詞也有別于周密其他的擬思婦之作。 在《清平樂·次云韻》第一首中,他寫道:“燕子未歸門掩,晚妝空對菱花。”在《鷓鴣天》中,他寫道:“翠羅袖薄東風峭,獨倚西樓第幾闌。”在《謁金門》中又有“屈指一春將次盡。歸期猶未穩”之句。以上這些擬思婦詞作,詞意均不脫“怨語深婉”(陳廷焯語)之傳統,但這一首《清平樂》,卻因直言和清醒而別具一番妙雅的特色。(黃阿莎)
湖莊清夏圖(局部) 【宋】趙令穰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上一篇:《兩宋詞·張炎·清平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晉·清平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