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24《雜記》。文章反映的是農業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這樣不僅能促進農業增產,也能保護生態環境。所以這種方法不僅在古代有效,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推廣的。《梵天寺木塔》選自《夢溪筆談》卷18《技藝》,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決高層建筑木塔不穩定的過程。這篇文章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所達到的高水平。
【注釋翻譯】
以蟲治蟲
鑒賞分析
《以蟲治蟲》記敘了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梵天寺木塔》則記敘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定問題的生動事例,可見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在建筑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夢溪筆談》兩則,文字簡潔生動。《以蟲治蟲》只用了70個字就記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蟲”危害秋田作物時應運而生,迅速徹底地消滅了蟲害,保證了農業大豐收的情況。《梵天寺木塔》僅用了130個字就清楚地記述了喻皓解決“塔動”問題的經過,傳神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準確地解釋了木塔穩定的原因。
詳略得當是這兩則短文又一大特點。《以蟲治蟲》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子方蟲”的天敵——“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數量之多,以及剿滅“子方蟲”的情況,而介紹“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這樣就突出了“以蟲治蟲”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記敘喻皓語言較詳,因為這最能體現他技藝的高超,對“塔遂定”的原因也寫得較詳,因為這是木塔穩定的科學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師按喻皓的指點實施,不是本文的重點,則以“如其言”三字一筆帶過。這樣詳略安排,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上一篇:惠子相梁·《莊子》故事兩則
下一篇:《論語》(共十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