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①》唐詩賞析,《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與注釋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②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③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④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⑤
【注釋】 ①賦得:相當于“詠詩”,當時科舉時題目中語。②楚江:指長江。建業:古地名,今江蘇南京市。③帆來重:因微雨打濕風帆,船行遲緩,故顯沉重。④海門:指長江入海處。浦樹:泛指江邊之樹林。含滋:飽含著水氣。⑤散絲:微雨。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經歷了在南京的長江邊送別好友李曹后所作的詠暮雨詩。詩歌真切描繪了煙雨朦朧的景物,烘托出凄清的境界,隱現黯然傷別的情緒。
首聯點題,“楚江微雨里” 點 “雨”,“建業暮鐘時” 點 “暮”。交代送別的地點是南京城外的長江邊,送別的時間是傍晚,送別的情景是煙雨朦朧之中。為下文鋪墊了壓抑的氣氛和灰暗的色彩。“楚江”,即楚地長江。李太白詩集注: “大江自三峽以下直至濡須口,皆楚境,故稱楚江。”
頷聯緊承上聯壓抑的氣氛,寫 “微雨” 給萬物帶來的沉重。水氣迷茫中,船帆行駛遲緩、吃力; 雨天傍晚,雨霧蒙蒙,小鳥振翅、奮力難速飛。自然襯托上文: “帆來重”、“漠漠” 襯托“微雨”,“鳥去遲”、“冥冥” 襯托薄“暮”。“重” 與 “遲” 寓送別之人的心情,揭示主題,可謂詩眼。
頸聯仍緊承首聯,隱含傷別。海門遙遠,不能望見。海門,是李曹的去處,在今長江入海口北岸。長江兩岸的樹木飽含水氣,似理解送別人的心情,也被感化了。因 “暮” 而“不見”,因 “雨” 而 “含滋”。詩人藝術感覺敏銳,通過細致的描寫,給人暮雨如在眼前之感,又讓人觀賞了煙雨歸舟的畫卷。
結聯即景取材,直抒胸臆,噴涌而出離愁別緒。經過前六句詩文的鋪寫和渲染,詩人置身于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等景物構織的畫面中,這沉滯迷茫的自然景色與詩人黯然傷別的情緒相交織,詩人再也不能自已,禁不住潸然而淚下。“比” 字自然地將別淚和雨絲交融在一起,既增強了別情的形象性,又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散絲” 又照應了文首的 “微雨”。
這首詩選材獨具匠心,總是選取自己有獨特感受的景物入詩。全詩聯系緊密,照應自然,渾然一體。
上一篇:《李商隱·賈生》唐詩賞析,《賈生》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李白·贈孟浩然》唐詩賞析,《贈孟浩然》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