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呂本中·踏莎行》呂本中
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①,請君問取南樓月。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注釋 ①阿誰:誰。
雪堂客話圖 【宋】 夏珪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李清照《孤雁兒》序謂:“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可知“梅詞”難作。本篇亦屬“梅詞”,借梅懷人,呂本中卻能獨具匠心,翻出新意。全詞清新雋永,富含神韻,足見作者筆力不俗。
開篇以“雪”“梅”發端,精巧別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可堪奇語,梅花與雪都是素雅之物,蘊涵高貴,拒絕平庸。雪,晶瑩飄逸,梅,明美凈潔,都美麗淡然,意趣無窮。古人詠梅,往往以雪作陪襯、作背景,渲染出梅花的傲然之姿。梅花與雪相似,已早有人提及,唐戎昱《早梅》云:“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王安石《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更似雪,還是雪更似梅花? 語出天真,卻又答案無跡,但是作者的回答最妙,“似和不似都奇絕”,一語涵蓋了二者之美,沒有主次,沒有高低,都是鐘靈毓秀,獨特、幽雅,人間有此一處美景已是奢侈,如若再有梅花映雪、踏雪尋梅,人生無憾也。而此刻,梅花與雪正交相輝映,隨風搖曳,作者佇立在天上人間的完美中,已難分實與虛,辨不清花與雪,整個世界交融于一片“奇絕”中。
雪白、梅潔,暗香浮動,本應是賞心悅目的別致畫面,可詞人偏偏覺得“惱人”。“惱人”即“撩人”,這種美景為什么會撩撥起詞人的愁緒呢?詞人無語,只是淡淡地一句:“請君問取南樓月。”設下了懸念。
詞的下片交代“惱人”的原因:“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去年梅花綻放的時節,他曾與戀人共賞,南樓之月見證了他們的相約。而今梅花又發,她卻已去,風景依舊,物是人非,叫人如何去承受眼前寂寞! 這幾句與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異曲同工,都蘊涵了一段凄美傷感的戀情,此情可待,已成追憶,只能獨自細數著逝去的美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雪夜空明,梅花幽香,沒有她一同欣賞,頓覺意味索然,風景中缺少了她,即少了靈魂和色彩。
“為誰醉倒為誰醒”寫出了作者借酒澆愁的醉態,這是戀人離開之后,帶給他的悲哀。只因當初“輕離別”,至今心存遺恨,落得如此憔悴。究竟是誰“輕別離”,作者沒有言明,其實無論是誰,追究都已是無謂,這段戀情早已深深刻在詞人心間,留下了甜蜜與傷痛的印記。“緣分”讓他們相遇,卻又是聚散匆匆,帶來甜美與凄清,也許此時此刻,女子也正在天涯一方,踏雪尋梅,看雪花飄逝。
這首《踏莎行》見雪起興,望梅生情,登樓抒懷,對月寄慨,把離愁別恨婉轉道出,富含有朦朧美,意蘊無窮。宋曾季貍《艇齋詩話》云:“東萊晚年長短句,尤渾然天成,不減唐、《花間》之作……非尋常詞人所能作也。”的確一語中的。(張雅莉)
翠雨軒圖 【元】莊麟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上一篇:《兩宋詞·劉一止·踏莎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掄·踏莎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