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問答》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碧山”,在今湖北安陸縣境。《安陸縣志》卷二六引《湖廣志》: “白兆山,一名碧山。山下有桃花巖,李白讀書處。”這首詩寫他住在山里,有人問他為什么住在山里,他笑而不答,內心自然安閑,并不擾亂。他注目看的是桃花在流水里遠遠地流去,這里另有一番境界,不同于人間。窅(yao)然,深遠的樣子。通過桃花流水,來寫出別有天地來。
這首詩的特點,是寫明“笑而不答”,其實是不答而答,即不是回答問話,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描繪來作回答。像陶淵明《飲酒》之五: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說的“真意”也就是這里“何意”的“意”。說的“忘言”,也就是這里的“笑而不答”。并非“忘言”,是通過具體的“飛鳥相與還”來表達他的真意,即《歸去來辭》里說的“鳥倦飛而知還”,正像他的厭倦官場生活而辭官歸隱,通過“飛鳥相與還”引起感觸,這就是所謂“真意”,雖說“忘言”而實際上還是通過“飛鳥相與還”的形象,來表達他辭官歸隱的心情。這里也一樣,他雖“笑而不答”,還是通過形象來作了回答。他注目看著桃花隨著流水遠遠流去,這里是別有天地,他喜愛這別有天地的隱居生活,不喜歡爭名奪利的人間生活,這就回答了人家的問話。這樣不答而答的寫法,像王維《酬張少府》: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窮指窮則獨善自身,通指達則兼濟天下。窮指不得意而退隱,通指得意而出仕。問窮通理,即問是退隱好還是出仕好,王維沒有回答,卻說: “漁歌入浦深。”唱著漁歌,用行動來回答,即用退隱的行動來回答他的問話,自己是愿意退隱的。
這種不回答問話,通過行動或所描寫的形象來回答的寫法,即不答而答,才是詩。因為詩,一般來說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情意的。這種不答而答的寫法,正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情意,所以是詩。
上一篇:王維《山中送別》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王維《山居秋暝》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