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題上封寺》原文與賞析
胡宏
百年身似客,浩蕩世間游。
入望青山好,夢魂偏我留。
我家巫山十二峰,浮江直過巴陵東。
瀟湘水與蒼梧通,環繞衡岳青冥中。
扁舟白云不可度,杖藜蠟屐乘春風。
山光浮動可攪結,云舒霞卷飛煙虹。
深巖大壑翠巘列, 足力已到心無窮。
群峰迤邐勢不競,上盡祝融五千仞。
祝融峰高天更高,太空人世如牛毛。
風云萬變一瞬息,紅塵奔走真徒勞。
蓬萊羽化慕神仙,神仙渺茫何處傳。
雪山清凈問因緣,未識乾坤造化權。
獨立高寒明月里,此心無著已怡然。
從今識盡青山好,歸向人間別看天。
上封寺在湖南衡山祝融峰下。本為道觀,隋大業年間 (605-617) 易為寺。歷經重修,今尚存后殿。寺后山頂有望日臺,山上有樹齡五百年以上的古木,郁郁蒼蒼,十分壯觀。
胡宏這首長篇歌行,以氣勢淋漓之筆,抒寫了登游上封寺的所見所感。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為第一層,先從遠處落筆,寫登游之起因。“百年”四句,云游歷人世之間,總覺似游客羈旅,而夢縈魂繞,偏在青山之中。此述愛好青山之人生情趣,為后面寫游山作鋪墊。“我家”四句,云沿長江扁舟而下,歷覽巫山十二峰,仍未覺甚奇; 直至過巴陵,入瀟湘,通蒼梧,始見衡岳從青山綠水環抱之中挺拔而起,雄奇巍峨,直上青天。此述遨游江湘尋獲衡岳的過程,為后面寫游山作陪襯。詩至此,尚未有一字寫登游,而衡岳之妙勝,詩人之賞愛,已盎然溢于言外。
中間八句為第二層,正寫登游之所見,隨步賦形,筆勢飛動。“扁舟”二句承上啟下,寫棄舟登山。“杖藜蠟屐”見出瀟灑從容之態,“乘春風”見出逸興遄飛之神。“山光”二句描繪山光云氣。上句以“浮動”狀山光,已生動摹寫出春陽普照群峰,流光變幻不定的景象,又加以“可攪結”的奇妙聯想,化無形為有形,通視覺于觸覺,尤為靈妙。下句連用“舒”、“卷”、“飛”三個動詞,將山中云霞繚繞,姿態萬千的勝景體狀盡致,筆勢飛揚飄逸。“深巖”二句描繪山之形態色彩。巘巘,高險的樣子。進入深山,但見大壑縱橫,險峰林立,漫山遍谷,一片青翠,足履之處,無不令人心胸豁朗,襟懷開闊。“群峰”二句歸至祝融峰。群峰逶迤起伏,爭險斗奇,卻都拜倒在高聳的祝融峰下。“五千仞”極言祝融峰之峭拔挺秀,同時也見出詩人直上絕頂、盡覽青山的勃勃興致。
最后十二句為第三層,寫登游之所感,俯仰宇宙,出入仙禪,心胸境界極為闊大清曠。“祝融”二句寫從祝融峰上仰看太空,高遠無際,俯視人世,渺如牛毛,此感空間之壯闊。“風云”二句由空間之壯闊進而感時間之永恒,從而見出人生短暫無常,風云變幻,塵世奔走,不過瞬息之事,徒勞無益。“蓬萊”二句寫追慕神仙之長生不老、與青山共存,然神仙渺茫,無跡可求,此欲借仙家解脫人生無常之憂而不得。“雪山”二句點出上封寺。雪山,佛教傳說釋尊于過去世在雪山修行,號雪山大士,此處借指上封寺僧。二句寫向寺僧請教人生因緣、乾坤造化,然佛理深奧,難以盡識,此欲借禪家解脫人生無常之憂而不得。“獨立”二句寫明月出山,清輝遍灑峰巒,山高夜深,寒氣料峭,詩人獨立于高峰之上,融身于宇宙之中,心中潔凈澄澈,了無牽掛,于是怡然頓悟,人生無常之憂至此徹底解脫。“獨立高寒明月里”,境界何其高邈清曠、超逸絕塵,讀之令人心馳神往。最后二句以識盡青山好處、圓滿結束登游總結全詩,并以歸去人間回應開頭,結構極為嚴整。
全詩一氣揮灑,氣完神足。不但寫盡衡岳勝景,抒盡登游情懷,而且自始至終描繪出了一位酷愛青山、瀟灑出塵的游客——詩人自己的形象。
上一篇:俞大猷《題七星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盧肇《題云峰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