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清照·小重山》李清照
李清照
春到長門春草青①,江梅些子破②,未開勻。碧云籠碾玉成塵③。留曉夢,驚破一甌云④?;ㄓ皦褐亻T。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⑤。歸來也,著意過今春⑥。
注釋 ①長門:漢代冷宮之門。五代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②些子:宋代俗語,指一點。③碧云籠:又稱密云籠,盛放茶葉的器皿。宋蔡襄的《茶錄》:“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宋人飲茶,碾碎再羅,然后入湯。“碾茶先以凈紙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則色白,或經宿則色已昏矣?!北淘疲圆枭唷"芤划T云:一盞茶。云,喻茶色。《茶錄》:“茶色貴白……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雹輺|君:司春之神。⑥著意:宋時俗語,猶言好好的。
鑒賞 本詞作于建炎二年(1128),時李清照剛到江寧(今江蘇南京),此篇抒寫的是她內心的憂愁,雖是濃愁深怨,作者卻能在不動聲色中表情達意,這就使得全詞委婉曲折,雋永深沉,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春到長門春草青”一句,點明了時令,正值春季,春草青青,孕育著無限風情?!伴L門”,是漢代陳皇后失寵后居住的地方,現在連如此凄涼的地方都已是生機盎然,綠色彌漫,這個春真的是風和日麗,明媚燦爛。其實,“長門”此處還指代李清照寓居江寧時的家門,她借用了“長門”清冷的物象內涵,渲染出了濃濃的寂寥氛圍,春意無限,風光旖旎,繁華嫣然,門外春光無限,門內依舊是蕭瑟、凄清。這句作者借用了五代薛昭蘊的詞句,傳遞了春的訊息,烘托了詞人的心境,毫無雕琢之感,妥帖自然。
“江梅”句是一幅別致的畫面。江梅,又稱野梅,初春開紅白色花,江梅花開,昭示著春已到來。此時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表明梅花還未開遍,枝頭上尚有許多含苞待放的花蕾,花兒與蓓蕾相映成趣,錯落有致,并與地上的春草聯袂,構成了一幅明媚的初春圖景,又把春之美加深了一層。
春色如此美好,不小酌香茗豈不辜負了它的曼妙,于是作者將鏡頭忽轉,定格在了飲茶一隅畫面中。宋人多將茶制成茶餅,需飲用時即用茶碾將其碾成細末,然后煮飲?!氨淘苹\碾玉成塵”即是這種程序的概括,而且“碧”“玉”又襯托出了茶色之好,其清香醇厚自知了。詞人慢慢品味,細細辨別,沉浸在飲茶的寧謐與愜意中,但是當她忽而想起了今晨的“曉夢”,她所有的陶醉頓時都被驚破了。她想到了什么呢? 作者沒有言明,其實也只能是家國愁怨和相思情深。詞人此時已南渡,可謂離鄉背井,隨風漂泊,剛剛安頓下來,想欣賞一下春色的美好,無奈,所有的希望都被內心的煩擾打破。春江早梅,是可喜之景;香甌品茗,是可樂之事,現在看來都是奢侈,自己終究不能全身心地置身于這種歡悅與閑適中,國破家亡的人是沒有心情談幸福陶醉的。
時間悄悄流淌,不經意間,已到了黃昏,下闋即是描寫暮色中的情與景,委婉深沉。月光如水,靜靜地傾瀉在稀疏的門簾上;花兒弄影,飄散出縷縷清香。春日的黃昏,竟是如此恬靜,如此幽美,難怪作者會生發出“好黃昏”的感嘆,這三句作者似乎表現出欣喜與興奮,但是真的如此嗎?“壓”“重”“鋪”幾字便流露出了詞人的真實心境,這幾字都給人以壓抑、沉悶之感,與春的芋綿、蓬勃毫不搭配,作者如此著筆不過是為了反襯內心的傷痛:花美,月淡,好黃昏,但是不似故鄉,無人共賞,還有什么情韻,景愈美,心愈悲,對比襯托中,全是愁恨。
雍正妃行樂圖 【清】 佚名 私人藏
作者沒有止筆,繼續引出一句“二年三度負東君”來繼續表現這種愁悶,兩年,三次辜負了春的美意,讓大好的時光白白逝去,詞人為什么語出此言呢?這其實是她在南渡前后,生活遭際的展現,建炎元年春三月,趙明誠奔母喪南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李清照輾轉流奔,于建炎二年春抵達江寧,此二年,時局動蕩,她與趙明誠多離別,所謂“三度”者,指靖康二年、建炎元年和建炎二年也,其中靖康二年與建炎元年實屬一年,依年號故又稱二年。這幾年中她糾結在世事變遷,家破人亡的災難中,自然是沒有興致賞春了,何況丈夫還常常不在自己身邊,一切都索然無味。
“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是作者的心聲,她決定要認真地度過這個春天,不再辜負東君的深情,但是她能做到嗎?“留曉夢,驚破一甌云”早已表明她愁腸百結,憂愁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此刻,她又怎能全身心地去投入到欣賞春景的快樂氛圍中去,這不過也是一場夢,而這夢也會被眼前的風光驚破,畢竟南北的風光迥異,今昔生活不同。
全詞語言清雅,畫面優美,格調幽婉,感情沉郁。作者以細膩的手筆將春的美麗淋漓展現,從而反襯出詞人內心的惆悵萬千。春既是引發詞興的角色,更是觸景傷懷的契機。作者娓娓道來,傾訴了國破家亡后漂泊者的真實心曲,讓讀者重溫了那段傷痕歲月,也洞悉了亂世中人們的普遍愁緒。(張雅莉)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韋莊·小重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吳淑姬·小重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