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珪
旱田氣逢六月尾,天公為叱群龍起。
連宵作雨知豐年,老妻飽飯兒童喜。
向來辛苦躬鋤荒,剜肌不補眼下瘡。
先輸官倉足兵食,余糧尚可瓶中藏。
邊頭將軍耀威武,捷書夜報擒龍虎。
便令壯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洗日當青天,漢家自有中興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帳無憂方熟眠!
周秀實名芑,著名詞人周邦彥的侄兒,詩人的好友。他寫了一首《田家行》給王廷珪(詩已不傳),王廷珪和了此詩。全詩可分四段,四句一段一轉韻,每段一事,又事事相關連。詩以一個老農的口吻寫,對豐收前景作了展望。
前四句言久旱逢雨,豐收有望。詩人以浪漫的筆法寫由于天公有情,連宵降雨,可預卜豐年,并聯想到妻兒可得溫飽,露出了笑顏。此段為全篇前奏,在結構上總攝全詩,以下所思所想,皆因豐年而起。
五至八句是老農進一步的聯想。先是追憶過去的歲月,雖然年年辛苦躬耕,所收糧食卻連債務也清償不了。聶夷中《傷田家》詩云: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第六句即由此翻出而比聶詩更深一層。眼前雖豐收在望,但想起以前,仍余悸難消,對豐收又喜又憂。接著回到現實中,好象糧食已收獲到家,并對它作好安排:先交賦稅,讓前線兵士有足夠的糧食,余下的再存入自家瓶中。“瓶”為小器皿,用作藏糧,可見存糧不多,但也只有豐年才有存糧,雖然存糧不多,也欣喜滿足了。于此可見往日災年的苦況,也襯出得一溫飽之不易。這段本為辛酸之事,作者卻以歡言出之,讓人仿佛看到農民笑臉上隱含著淚花而倍感辛酸,促人深思。
第三段由“足兵食”三字引出。由交官糧想到邊事。有了足夠的糧食,前線的將士可不為糧餉擔心而放心打仗,不怕敵人了。聞前線將士俘獲了金兵龍虎大王,(原詩注: “近報殺退龍虎大王?!?想來邊關官兵也因“知豐年”而精神振奮,勇于打仗了。十一、十二兩句化用杜甫《洗兵馬》詩“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句意,老農多么希望官兵能乘勝殲敵,一舉收復失地,不再讓金兵繼續玷污國土呵。在遙知豐年之時,詩人不言他事,單提邊事,反映了當時邊事吃緊。我們也可從中味出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
末段思路又一跳,從邊事聯想到整個國運和掌握國家命運的朝中大臣?!跋坛叵慈铡钡涑觥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日出腸谷,浴于咸池”。以太陽浴后、高懸天空設喻,領出“漢家自有中興年”一句?!皾h家”指宋王朝,靖康之難后,國運長久不振,近來前線連傳捷報,國內人心振奮,詩人希望宋王朝能有“中興年”。這個希望,也是國人夙愿的反映。最后兩句,表面是說,中興后,大臣們就可以在玉帳中安心酣睡了。其中著一“方”字,作者言外之意是,只有到真正趕走了敵人,收復了失土,才可高臥玉帳,無憂無慮,而當前雖然打了一個勝仗,卻遠未達到國家中興的日子,此時“無憂”熟眠,倒真要讓人擔憂了。從這兩句詩中不難看出作者對執政者的不滿和對國運的擔心。就在詩人寫此詩的當年冬天,秦檜等人連發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飛撤兵,接著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及其他抗金將士,葬送了大好的抗金局面,使國人的中興希望化為泡影。可見,詩人的擔心不無依據,且有先見之明。
古來寫農事之詩不少,此詩自出手眼,既寫農事又寫國事,以農事襯國事。語言平淡而蘊藉甚豐,讓人回味無窮。在古代農事詩苑里,算得上是一枝奇葩。
上一篇:《吳江·陳堯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和張矩臣水墨梅五絕(其四)·陳與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