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
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唐詩紀事》卷四十六記載:“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涉曾為太學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涉贈一絕云”(詩如上)。皖口,即皖口鎮(zhèn),又名南皖口。在今安徽安慶市西,當皖河入長江之口。
詩的首句寫夜宿江村的情景,當時細雨瀟瀟,落個不停。次句說正是在這樣的時刻,結識了這伙綠林豪客。新莽末年,王匡、王鳳等聚眾起義,占據(jù)綠林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號稱“綠林軍”。后因稱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誅鋤惡霸土豪的武裝結合為“綠林”。但有時亦用指群盜股匪。詩先渲染出環(huán)境氣氛的幽謐,似也暗傳出詩人的恬淡胸懷;后以“知聞”表示雙方的關系,即豪首所云“久聞詩名”。這樣,一方可安下心來,也足見另一方的風雅情趣。而“知聞”又有朋友或結交意。姚合《送宋慎言》:“童稚便知聞,如今只有君。”總之,前二句出語平淡,但時、景切合,一種相知、相聞的親近感,浸潤于字里行間。
詩的重心在后二句:既表示了作者對綠林的同情和理解,更表示了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諷刺。“綠林豪客”在統(tǒng)治階級眼里是“強盜”,但他們的為“盜”是由于“官逼民反”。“半是君”說明為“盜”者不少了,唐王朝也快到“近黃昏”的時刻了。不過這個“君”還可以另作別解,即它是古代各級據(jù)有土地的統(tǒng)治者的通稱。《儀禮·喪服》:“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故這個“君”應指身穿官服而禍國殃民的官僚們。岳柯《程史》有一則記載:海寇鄭廣被朝廷“招撫”后賜以官爵。一次,他在官府聽人吟詩,遂也朗誦一絕:“鄭廣有詩上眾官,文武看來總一般。眾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聽后,“滿坐慚噱”。有人并說:“今天下士大夫愧鄭廣者多矣,吾儕可不知自警乎!”所以詩末句的“君”,亦可指唐代官僚豪紳陷民于水火者很多,他們強取豪奪,只是不“逃名姓”罷了。總之末句七個字表現(xiàn)出豐富的社會內涵,寫得一點不費力,卻講清了一番道理。無怪豪客得詩大喜,還執(zhí)意送給李涉很多財物呢。
上一篇:李涉《過襄陽上于司空頔》古詩賞析與原文》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祜《雨霖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