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清照·玉樓春》李清照
李清照
紅 梅
紅酥肯放瓊瑤碎①。探著南枝開遍未②。不知醞藉幾多香③,但見包藏無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④。悶損闌干愁不倚⑤。要來小看便來休⑥,未必明朝風不起。
注釋 ①“紅酥”句:謂梅花含苞待放。紅酥,胭脂類化妝品,形容花瓣的紅潤細膩。瓊瑤,美玉或玉石,此處比喻梅花的光潔。②探著:探看。著,語氣助詞。南枝:南枝向陽,梅花先開。③醞藉:即醞釀,此謂梅花自含蕊到花開已醞釀多時。④道人:知人。此處運用擬人的手法。謂梅花知人憔悴。⑤闌干:欄桿。⑥要來:即“邀來”。休:語末助詞,猶言“罷”。
紅梅圖 吳昌碩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 梅花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審美意象,它以清新淡雅的芳姿,超凡脫俗的氣質,經霜耐寒的品格歷來備受文人的青睞,尤其是到了宋代,以淡為美,文人對梅更是推崇備至,留下了許多不俗的詞章,如梅堯臣:“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紅梅》)王琪:“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梅花》)歐陽修:“窮冬萬木產枯死,玉艷獨發凌清寒。”(《對和雪憶梅花》)等等。本篇也是題詠“紅梅”,作者以清倩的筆觸和巧妙的藝術構思精確地傳達出了梅花的風雅妙韻,被評為“得此花之神”(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
開篇即是梅花的含苞待放之態。以“紅酥”比喻梅花花瓣的紅色凝脂,以“瓊瑤”形容花蕾的溫潤美好,寥寥幾字,便使梅花的天生麗質與清雅不俗躍然紙上。“肯放”運用了疑問的口吻,作者似乎在與花商量,細細品味,不難窺見作者“惜春常怕花開早”(辛棄疾《摸魚兒》)的一片癡心。“探著”句詞人再次設問,洋溢著對梅花的無限關切,為何如此呢?花開必衰,旺盛的背后就是荼靡,所以作者極怕它開得太早,匆匆地走向香殘玉損。花雖是含苞未綻,卻蘊涵著無限的情韻,絲毫不亞于花開的情味。作者愛梅、更惜梅,其實也只有真正的愛梅之人才會自然地生發此種心懷。在這里,作者儼然就是梅花的知己,而梅花也是作者的知音,一“探”字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梅花小心翼翼地將奇葩綴上枝頭,將春色帶給人間的情態,原來,梅花也是有情的。
“探著南枝開遍未”句委婉地表達了梅花多未開放。南枝,本是指南邊的枝條,后常指代梅花,如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瑣》《紅梅》詩云:‘南枝向暖北枝寒。’唐李嶠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張方注云:‘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可見南北枝事,其來久遠。“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兩句,作者運用對偶句,仍寫花的含苞未放,“醞藉”表明了“梅花香自苦寒來”;“包藏”表明梅花的深邃、不俗。這兩句大有內涵:梅花不是以浮動在外的飄香來媚俗,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蘊藏在內心的真意警世,來覓取知音的賞識,而這種深藏的真意也只有知己才能體察出來。
詞上片主要寫梅花的情態,下片轉而塑造賞梅之人的形象。“道人”兩句作者賦予梅花以人的性格特征,表現了它的“多情”,也烘托出人的無限愁思,其筆調也由原來的熱烈轉為幽婉。梅花雖好,可是作者的心中有太多的愁怨,她已經沒有心情繼續賞玩,百無聊賴中,她靜靜地躲在窗底,黯自神傷。“悶損”依舊,何以解憂?暫且憑欄,倚闌處卻是更加煩憂,舊恨未平,新愁又生,她是不懂“獨自莫憑欄”(南唐李煜《浪淘沙》)的道理的,所以深深糾結在憑欄的傷感中。而梅花仿佛看穿了人的憂愁,讀懂了人的傷悲,竟向人發出了呼喚——“要來小看便來休”,它邀請女主人公前來賞花,不要在惆悵百結中愁眉不展。作者語出新奇,既勾勒出了一幅作者傷感憔悴的肖像圖,又描繪了一幅溫存風趣的漫畫,的確是別開生面,獨具匠心。作者會去繼續看梅嗎?“未必明朝風不起”便是謎底,女主人公自是惜花之人,答案已無須明言。全詞在輕巧別致中收筆,給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回味無窮。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云:“含蓄無窮,詞之要訣。含蓄者,意不淺露,語不窮盡,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這首《玉樓春》深諳此道,詞人極言“憔悴”“悶”“愁”,看似淺露,但是對于愁悶的原因,卻隱而不宣,其實這正是一種無所不在的閑愁。作者還構筑了一道人花對語的風景,上片人問花,下片花邀人,相惜相憐,風情無限。(張雅莉)
集評 清·朱彝尊:“詠物詩最難工,而梅尤不易,林君復‘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此為絕唱矣。他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僅易江為二字,以‘竹’‘桂’為‘疏’‘暗’,是妙于點染者。馀如蘇子瞻‘竹外一枝斜更好’、高季迪‘薄暝山家松樹下’,亦見映帶之工。高續古絕句云:‘舍南舍北雪猶存,山外斜陽不到門。一夜冷香清入夢,野梅千樹月明村。’可謂傳神好手。朱希真詞‘橫枝清瘦只如無,但空里、疏花幾點’、李易安詞‘要來小酌便來休,不必明朝風不起。’皆得此花之神。 若朱雍之《梅詞》、黃晞顏之《梅苑》、李龏之《梅花衲》、釋明本之《梅花百詠》,詩愈多而神愈遠矣。”(《靜志居詩話》卷一八)
上一篇:《兩宋詞·馬瑊·玉樓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無名氏·玉樓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