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錢惟演·玉樓春》錢惟演
錢惟演
錦籜參差朱檻曲①。露濯文犀和粉綠②。未容濃翠伴桃紅,已許纖枝留鳳宿。嫩似春荑明似玉③。一寸芳心誰管束。勸君速吃莫踟躕,看被南風吹作竹。
墨竹譜 【元】吳鎮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籜(tuò):竹皮、筍殼。檻曲:回廊。②濯:洗滌。③荑:茅草的嫩芽,可食。
鑒賞 這首詠筍詞作為宋人最早的詠物詞作之一,其藝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敘述上,章法有致。筍是竹類的嫩莖,可供食用,味道鮮美。全詞根據筍的生長特點,按照由外到內,由破土到成竹的次序來對筍進行描寫,同時也很注意把握特征。上闋先寫筍之外形,“參差”和“曲”,突出了筍的嶙峋之狀。次寫筍的顏色,表現了筍的青白相間的外表特征。三、四句寫筍還沒來得及與周圍的植物相伴,已然枝條勃發,枝可宿鳳了。通過這個夸張描寫,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筍的生長速度之快,同時也隱含光陰飛逝、人生匆遽之意。
手法上,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描寫對象顯得形象可感、如在目前。下闋寫筍心之質感,用春荑喻其柔嫩;寫筍之視感,用白玉喻其明潔。同時這兩句還具有擬人之意:體貌美好、芳心待發。這分明寫的是一個妙齡少女的形象。
風格上,清新華麗。筍的自然形象本是清新柔嫩,而作者以麗詞寫之,盡得其神貌。描寫筍,如“錦籜”之絢麗,“朱檻”“桃紅”之鮮艷,“露濯”“玉”之明凈,“粉綠”“濃翠”之清新,“春荑”之柔嫩,“芳心”之芬芳,辭藻華麗,可謂雕績滿眼。詞人從體貌、內心、功用等角度把一個筍寫得既金碧輝煌又玲瓏剔透。
意境上,寄興遙深。末尾兩句表面上是說筍有可食之功用,但更蘊涵著一種珍惜時光、及時享樂的思想,可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衣》)。寫這首詞的時候,作者已經暮年,來日無多了。睹物生情,這其中也難免寄托了作者幾多人生況味。詞人似乎也表達了對年輕人的忠告:趁著“芳心”無“管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不要再猶豫躑躅,莫辜負美好青春。
此詞能盡“物理”,復講“翰藻”,又寄“沉思”,不愧為宋人詠物詞之表率。(李飛躍)
鏈接 《玉樓春》詞牌。《詞譜》卷一二《玉樓春》:“《花間集》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樓春日晚’句,《尊前集》歐陽炯詞起句有‘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句,取為調名?!薄队駱谴骸芳礊椤赌咎m花》的別稱,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新型抒情詩體——詞。詞,通“辭”,原來泛指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辭,后逐漸演變為專用名詞,特指隋唐之際醞釀形成、唐末五代時期興盛發展、兩宋時期走向全面繁榮鼎盛的一種新型詩體。詞一開始是用以應歌的燕樂歌辭,南北朝以來,直至隋唐,是中外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個高峰時期。在這一時期,外來音樂大量流入中原地區,并得以廣泛傳播,獲得廣大階層的喜愛。于是,中原雅樂與外來胡樂逐次結合,隋唐之際形成一種新的音樂體系——燕(宴)樂。詞就是配合這種新樂演唱的。所以,又名“曲子”“曲子詞”“樂章”“歌曲”“樂府”“琴趣”“歌詞”等等。宋代以來,詞逐漸擺脫燕樂的附屬地位,演進為不一定和樂歌唱的獨立詩體。詞有三點顯著的文體特征:其一,須有詞譜。詞是配樂歌唱,因此詞與譜不可分離。后人往往依據歌譜填寫新詞,或者自創新譜演唱新詞,每一首詞必定有一個詞譜。當音樂陸續失傳以后,詞譜就演化為純粹的格律形式。詞譜又稱“詞牌”“詞調”“調”等。詞的格律化傾向,使人們視其為唐格律詩的自然延續,詞因此又名“詩馀”。其二,“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每一詞譜的節拍和篇幅長短都是固定的,所以,每一調的字數也是確定的,每一句中的字數也有限定,詞人有時可以在一句中增減幾個字,成為“又一體”。到樂譜失傳之后,后人依譜填詞,每一句的字數也隨之固定。樂律的節奏起伏不同,句子長短也不同,詞因此以長短句式為主,又名“長短句”。偶爾也有樂律整齊、每句字數相等的詞調,如《玉樓春》《生查子》等。由于歌唱的限定,每字的聲韻也有講究,分四聲,有時也分清濁。其三,以言情委婉為主要風格特征。燕樂流行于酒宴之間,由歌女演唱侑酒,適合于這種創作環境、流行范圍,詞必然地形成言情委婉的特征。敦煌曲子詞題材雖然寬泛,卻有三分之一強是言情委婉之作,所占比例最大。入宋以后,雖有蘇軾的豪放、辛棄疾的愛國詞作等涌現,但一直沒有成為詞壇創作主流。今人繆鉞《論詞》云:“其文小,其質輕,其徑狹,其境隱?!闭驗樵~的題材范圍狹小,又被稱為“小詞”。(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北宋前期的一大詩歌流派——西昆體。真宗景德二年(1005),楊億等十余人奉詔在秘閣編修《冊府元龜》,編書之余彼此唱和。大中祥符元年(1008),楊億將這些唱和詩結而為集,名為《西昆酬唱集》。此書一出,風靡詩壇,“后進學者爭效之”,形成北宋前期勢力很大的一個流派,時號“西昆體”。此派成員主要是文學侍從之臣,楊億、劉筠、錢惟演是其領袖。他們以學習李商隱詩相標榜,但作品題材限于館臣生活、男女愛情、前代帝王和宮廷故事,尤以詠物之作為多,缺乏李商隱詩的真情實感和社會內容,不能與之相提并論。在藝術上,西昆體片面發展了李商隱近體詩的寫作技巧,形成聲律精嚴、對仗工穩、大量用典并且用得妥帖等特色,表現出深厚的學問根底和純熟的律詩技巧。此派講究詞采富贍,呈現出一種華麗雕飾、雍容典雅的臺閣風貌;追求意境“空靈”,然大率情淺詞茂,流于空洞無物。由于西昆體詩歌以學問功力為第一要素,故當時仿效此體而學力不逮者,皆流入雕琢晦澀一路,獺祭堆砌,饾饤滿紙,其末流甚至專門從李商隱詩中剽竊,被時人譏為把李商隱“挦扯”得“衣服敗敝”。盡管西昆體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但它是風格最為統一的宋詩流派之一。它繼宋初“白居易體”而興,是對“淺近刻露”的白體的反動,標志著宋代詩人開始了對近體詩歌形式美的追求,標志著宋人在聲律、對仗等律詩技巧上開始試圖超過唐人,所以北宋詩文革新的主將歐陽修也說:“先朝楊(億)、劉(筠)風采,聳動天下,至今使人傾想?!蔽骼ンw形成后,雖受朝廷兩度下詔“復古”的打擊和一些復古派人士的攻擊,仍左右詩壇三十余年,直到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開創的新詩風繼起,始告衰微,但它以學問為詩的傾向對宋詩的影響仍不絕如縷。黃庭堅和江西派好用典故,資書以為詩,即受其影響。
上一篇:《兩宋詞·周密·玉京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晏殊·玉樓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