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聽風聽雨過清明 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這是吳文英懷人之作,也有人說是悼念亡姬的。
有人一看到頭兩句,就說是傷春之作,再講下去,又說是傷別,這樣講就混亂了。“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不過是為下面的傷別懷人營造一種氛圍。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詩句,似乎給清明定下了一個“愁”的基調。清明時節,春將盡,雨紛紛,加上又是掃墓祭奠的日子,確實容易引起人們的傷感之情。但清明又是春光明媚、桃紅柳綠、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季節,是踏青、秋千、蹴鞠等的好日子,似乎也可以高高興興的。其實悲也好,愁也好,歡也好,樂也好,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心情。“愁草《瘞花銘》”,寫的是葬花詞,說明吳文英的心情是悲愁一路的,也就為全詞定了基調。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說離別,往往就會說到柳;看到柳,往往就會想到離別。“一絲柳一寸柔情”,上“一”字下因七言句型省掉了一個“寸”字,一寸柳絲就是一寸柔情。“樓前暗綠分攜路”,有多少柳絲,這柔情也就多得很了。
下片懷人,勝在想象奇特。“黃蜂頻撲秋千索”,本是無意之舉,看在離人眼里,卻成了因為那秋千索上留有佳人纖手的余香;屋前的臺階,因為佳人常至,沒有綠苔,但是現在卻因為“雙鴛(指佳人的繡鞋)不到”,也就是佳人遠去,一夜之間,就綠苔叢生,夸張的手法,表述的是深深的懷念。后人評“黃蜂”句“是癡語,是深語”(譚獻評《詞辨》),其實結句也是癡語、深語。
上一篇:《凌波不過橫塘路賀鑄》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