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楫《永安宮》原文與賞析
傅作楫
當年此處遺明詔,賣履分香一字無。
嗣子不才君可取,老臣如此罪當誅。
艱難力盡三分鼎,終始恩酬六尺孤。
今日西陵撫松柏,青青依舊鳥空呼。
傅作楫的《永安宮》,是一首詠史的七律。詠史和懷古,雖同為歌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而詠史側重議論,所謂“探揣古意,廣足新言” (劉知幾《史通》),懷古則多發感慨,兩者在內容上有區別。
永安宮,原為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縣 (今四川奉節縣) 建立的行宮,故址今為奉節縣師范學校,而當年高臺層疊的建筑格局,至今尚依稀可見。蜀章武元年 (221),劉備忿恨東吳孫權襲殺關羽,率軍伐吳。第二年6月,大敗于夷陵,遂率敗軍由秭歸陸路退至魚復縣,改魚復縣為永安縣,不返成都,以示復仇決心。章武三年二月,諸葛亮自成都到達永安縣,時劉備已病重,遂有永安宮托孤之事。據《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于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 (魏文帝),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 (指蜀后主劉禪) 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戎饔譃樵t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永安宮》詩即詠其事。詩人為奉節縣人,永安宮舊址當所親歷,且熟悉三國史實,詩歌頌劉備的英明知人,諸葛亮的不負所托,寫來親切感人。
詩首二句寫劉備遺詔的光明正大,劉備給后主劉禪的遺詔,今附載《諸葛亮集》中,其中諄諄囑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詩人以此和曹操臨死時的《遺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 (姬妾) 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作比較。見出劉備關心國事,要求后嗣尊賢重德,治理國家,無一字涉及個人生活細事,而曹操的“分香賣履”,為后世所誚。如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 即有“ (趙明誠) 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態”的話。
“嗣子”二句寫永安宮托孤,事已詳前引 《諸葛亮傳》 中。“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如果劉禪沒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自為蜀主。這事就今天觀察,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三國鼎立,劉備是以漢室宗族(劉皇叔) 建立蜀漢,并以“興復漢室”為號召的。而諸葛亮致力于統一中國,如果他成了蜀主,進伐中原就成了師出無名。其間除了忠誠、信義外,還有個客觀形勢的問題,以諸葛亮的明智,決不可能有此舉動。當然詩人是從封建觀念衡量這一事件的,他認為諸葛亮如果這樣做了,就罪不容誅。
“艱難”二句寫諸葛亮于劉備死后,盡心國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亦即諸葛亮《出師表》 中“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鹊壑贾斏?,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的意思?!叭侄Α?,指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六尺孤”,未成年的孤兒?!墩撜Z·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p>
“今日”二句,仍以曹操作比,意思是一直到今天,奉節人民仍在當地為劉備立廟祭祀 (劉備的昭烈廟原在永安宮故址附近,后移至白帝城明良殿),而埋葬曹操的西陵,雖然松柏依然青蔥,但無人享祭,只有鳥雀飛鳴了?!拔髁辍?,曹操陵墓。曹操《遺令》:“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晉陸機《吊魏武帝文》亦有“悼繐悵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之句。“撫”,有撫摩、依憑和意思。
上一篇:周進隆《月牙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袁枚《浙東三瀑布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