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帆
混一后賦
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云。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花月留連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龍蛇一屈一還伸,未信喪斯文。復上古淳風,先王大典,不費經綸。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鼓舞五華鸑鷟,謳歌一角麒麟。
劉秉忠
詞題為“混一后賦”,是說此詞作于元統一天下以后,實際宋滅亡是在公元1279年,其時劉秉忠已去世五年,這里是概指元朝建立,統一了中國大部分領土。
首句突兀而來,歌頌四海歸一,天下一統。次句化用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于時際會”詩意,慶幸自己生逢時、遇明主,君臣相得,宏圖大展。據《元史》本傳載,他經海云法師推薦,識元世祖忽必烈,并受其賞識,奏對稱旨,屢承顧問,“參帷幄之深謀,定社稷之大計”,因功拜光祿大夫,位極太保,參與中書省事,為元朝開國勛臣。他感激元世祖對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對元王朝耿耿忠心,拜官后更名秉忠。此二句壯思逸飛,豪氣四溢,氣象闊大,喜悅振奮之情流走于字里行間。“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借漢唐盛世代指元王朝,說元朝開基以來,統一天下,形勢大好,有如生物逢春,生機盎然。漢鼎,封建時代太廟內放有九鼎,鼎代表宗廟社稷,這里代表元朝廷。“東風”二句承上,仍借造物以喻新政。元朝建國以來,繁榮昌盛,就象春風吹遍原野,桃李無言,紅綠紛呈。接著用對比手法寫新王朝基業初鼎后,士大夫呈現不同的精神面貌。一些人陶醉于勝利之中,他們留連花月,追求享受;但也有些人,在喜慶之際,凝想沉思,深謀遠慮,作者正是這種為國事操勞而憔悴的醒人。屈原《漁父》章“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作者以屈平自喻,表現了詞人強烈的愛國深情。
過片“龍蛇”二句,化用《后漢書·張奐傳》“蛇能屈伸,配龍騰蟄”,龍蛇有屈伸,人生有窮達,國家也有興衰之變。應居安思危,樂不忘憂,新王朝基業初成,安邦定國首先要重視禮樂制度。作者針對元蒙少數民族統治者重修武而輕教化的弱點,對元世祖提出勸諫。“未信”二字,措辭委婉,也表現了作者堅定的信念。他用反詰句,說不信元朝統治中國,會把斯文喪盡。《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接著直抒胸臆,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恢復上古淳風,實行先王典制。而且相信此事易為,無需過多的經營策劃。“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運用比興,馳騁想象,頗有稼軒詞的韻味。“天君”,猶言天公,這里指元世祖忽必烈,“幾時”表現作者急切期待的心情。他希望元世祖即刻整頓秩序,澄清天下,著手實行他提出的政治主張。卒章以五色鸑鷟鼓舞,一角麒麟謳歌,預想元王朝偃武修文后,禮樂大備,太平祥瑞,盛世無比的前景。五華鸑鷟(yuèzhuó月卓),鸑鷟,水鳥名,狀如鴨而大,長頸,赤目,斑嘴,色紫紺如鵁鶄,相傳為瑞鳥。《新唐書·張薦傳》“(薦)為兒時,夢紫文大鳥,五色成文,止其廷。大父曰:‘吾聞五色赤文,鳳也;紫文,鸑鷟也。若壯,殆以文章瑞朝廷乎?’遂命以名。”這里也有文士得到重用的含意。一角麒麟,《漢書·終軍傳》:“從武帝幸雍祠五疇,獲白麟一角五蹄”,相傳為瑞獸。以偶句收拍,以祥瑞之物為喻,色彩斑斕,有駢麗之美,又聲情俱壯,深穩雄健。
以詞論政,識度高遠,有經天緯地、股肱八方的氣概。全詞氣勢磅礴、章法奇縱,藝術手法不拘一格,剛中兼柔,多彩多姿,無怪況周頤《蕙風詞話》說:“曩半塘老人跋《藏春樂府》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醞藉而不流于側媚,余嘗懸二語于心目中,以賞會藏春詞云。”
上一篇:黃珮玉《木蘭花慢》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延齡《木蘭花慢》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