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王安石·泊船瓜洲》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王安石于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開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實行改革、史稱“熙寧變法”,變法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韓琦、司馬光等人強烈反對、成效不大。熙寧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辭去參知政事的職務,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熙寧八年二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起復。這首詩就是作者從江寧奉詔入京路過瓜洲時所作。它抒發了作者對江寧的留戀心情和希望隱居山林的愿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③?
注釋
①瓜洲:在江蘇揚州市南,與長江南岸的京口(今鎮江)隔江相望。 ②鐘山:在南京市東,是王安石的住處所在。 ③“明月”句:意謂自己何時退隱回歸舊居。作者《雜詠絕句》:“為問揚州月,何時照我還?”
賞讀
第一句,寫作者從京口過江到了瓜洲的距離很近,只隔著一條大江,雖剛剛離去卻有著對江南的戀情。第二句,緊承前句寫詩人的視線由近而遠。由京口西移到鐘山方向,目注神移,具體交代出詩人留戀的所在。在瓜洲是望不見鐘山的,也不只是相隔數重山。不可能望見,可他還是想極力遠望,這就表現出了詩人思鄉情切的感情。
后兩句詩寫的是“思鄉”的情形,作者夜住瓜洲,仰望明月更勾起他思鄉之情。這首詩之所以千百年來傳唱不衰,是因為第三句詩寫的非常著名。其中一個“綠”字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的特點,生動地寫出了春風的功力,贊美了春風的可愛。這是詩人反復思考,修改的結果。據說,詩人在用這個“綠”字時,先后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幾個字,最后才選定這個“綠”字。由此可見,作者在煉字方面是頗具匠心的。這第三句正是第四句的一種動力,正因為江南的美麗春色使詩人留意,第四句便水到渠成了:美好的明月啊,何時才可以照著我回到那美麗的江南呢?
“明月何時照我還”,在對江南山水的留戀中,也反映出他對這次出山的憂慮,表現了他對政治斗爭的厭倦。
上一篇:《宋詞·岳飛·池州翠微亭》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賀·浩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