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山水詩鑒賞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寫作者途中遇雪,留宿于芙蓉山一戶貧窮人家的情景。山以芙蓉為名的甚多,今湖南省寧鄉縣境內就有芙蓉山。此詩究竟是否指此處,無法考定,但這于讀者的欣賞并無大的妨礙。
日暮,這是最尋常的景色,但說“日暮蒼山遠”,則構成一幅寥闊慘淡的圖畫,使人深切地覺得這天時光已不多,暮靄沉沉,蒼山昏暗,而崎嶇的山路還很遙遠,這位旅行人再也不能繼續前進了。天寒,這也是最尋常不過的,但說“天寒白屋貧”,則加倍渲染出一種十分凄涼的情調,顯得這戶人家貧寒到極點。屋頂只用白茅覆蓋,木材不加油漆,這就是所謂 “白屋”。天寒日暮,“蒼山遠” 而 “白屋貧”,眼前所見,是足以使人惆悵的了。但也幸而還有這一所白屋,幸而還有這一戶貧家,可以留行者歇息,度過一個即將降臨的黑夜。不論夜里外面的世界是怎樣寒冷,但在白屋里至少總可以享受到人情的溫暖。這層意思,是含蓄在這兩句詩里的,讀者完全可以體味得到。
詩的后兩句更精警,更有意味。行人已在這貧寒的白屋人家里安息下來。這一筆,作者省略了,留下空白讓人去想象。忽然,從柴門傳來一陣犬吠聲,風雪夜里有人自外歸來了。“風雪”,與首句“天寒”呼應,“柴門”,緊承著次句“白屋”。既說是 “歸”,主人就該是貧家的。全家該都在盼著他早點回來,可能還在擔心,怕夜里被風雪阻住回不來,此刻回來了,自然是足以使人欣慰的。至于主人為什么在寒天里出外,深夜方歸,詩中也沒有寫,讀者可以想象,大概是因為家“貧”,為生計所迫吧? 而作者作為客人投宿在這人家,也可因此而聊解寂寞了。這兩句詩,透露出一種人間的溫馨,極為動人!
全詩僅二十字,卻描寫了詩人在深山長途跋涉,日暮投宿到風雪深夜里的所見所聞。造語自然,卻又簡凈,寫得如此真切,使人如臨其境。尤其是于凄涼之景中見溫馨之情,讓讀者咀嚼不盡。這都是這首山水行旅詩的獨到之處。
上一篇:張敬忠《邊詞》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袁宏道《道中隨事口占三首》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