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夜行船]送友歸吳(李泂)》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驛路西風冷繡鞍,離情秋色相關。鴻雁啼寒,楓林染淚,攛斷旅情無限。[風入松]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蘇臺景物非虛誕,年前倚棹曾看。野水鷗邊蕭寺,亂云馬首吳山。[新水令]君行那與利名干,縱疏狂柳羈花絆。何曾畏,道途難。往日今番,江海上浪游慣。[喬牌兒]劍橫腰秋水寒,袍奪目曉霞燦。虹霓膽氣沖霄漢,笑談間人見罕。[離亭宴煞]束裝預喜蒼頭辦,分襟無奈驪駒趲,容易去何時重返。見月客窗思,問程村店宿,阻雨山家飯。傳情字莫違,買醉金宜散,千古事毋勞吊挽。闔閭墓野花埋,館娃宮淡煙晚。
見《雍熙樂府》卷一二。本篇為送別之作,是李泂傳世的唯一散曲。全套由五支曲子組成。開篇[夜行船]運用傳統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令人傷感的離別氣氛。其中“楓林染淚”借紅葉傳離情,當是受王《西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之句的啟發。第二曲[風入松]寫離別之宴。“丈夫”兩句承上啟下,由對離愁的抒發轉入對友人的勸慰。“蘇臺景物”四句通過回憶吳地的名勝美景來顯示友人此行的價值,借以沖淡離別的傷感。第三曲[新水令]以一種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再對友人進行寬解,第四曲[喬牌兒]則從裝束、氣派、言談等方面寫友人行色、贊友人風貌。通觀全篇,從第二曲起便漸呈縱筆之勢,層層淡化離別之情,而最后一曲[離亭宴煞]則挽回一筆,再抒離情別意。作者或直接感嘆“容易去何時重返”,或想像友人途中情形,或叮囑友人離后事宜,一種真誠的友情昭然可見。“闔閭墓”二句既照應前文的“蘇臺”、“吳山”,再扣題面,顯示“歸吳”之意,更以英雄一世的吳王闔閭的最后歸宿,以館娃宮今日的蕭條景象,對“千古事毋勞吊挽”作了具體說明,一種對歷史的失望,對政治的絕望溢于言表。
上一篇:《[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雙調·壽陽曲]“一陣風”(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