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辛棄疾
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巖,系斜陽纜。
這首詞是辛棄疾帥閩期間所作。南劍,宋時州名,今福建南平。雙溪,指劍溪和樵川,二水交流,繞城而過。雙溪樓在劍津(劍溪)之上,占溪山之勝,辛棄疾登上危樓,浮想聯翩,譜寫了這首歌詞。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謂中原淪陷,浮云蔽空,正須要倚天寶劍,具有文才武略而又耿耿忠心的愛國志士,正當被派往抗金前線,殺敵立功。但是,“欲說還休”,作者偏將話題轉到傳說上去。謂此地傳為“寶劍化龍之津”,于斗、牛兩星之間,夜深之時常有異氣(長見光焰),當是“寶劍之精徹于天耳” (說見《晉書·張華傳》),眼下深潭,必有寶劍。“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這是奇句、生硬句,即拙又重,穿插其中,渲染憂慮之情。“燃犀”用溫嶠典故。“風雷怒,魚龍慘”,既與寶劍傳說相關,又可能另有所指。據載:雷煥之子曾佩寶劍過延平津(即劍溪)。“劍鳴,飛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屈于潭下,目光如電,遂不敢前取矣。” (王嘉《拾遺記》卷十)作者用此典故,正與本地風光相切合;同時,所謂風雷、魚龍干擾,也可能暗喻周圍“小人”對自己的排斥、打擊。這是上片,說須寶劍又無寶劍,幻想落空。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換頭寫溪水沖破對峙兩峽的約束,繞過雙溪樓,繼續向前流動。作者的思想就隨著跳躍飛動的溪水從傳說中遙遠的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中來。此時,作者想到了自己的處境,仍然是“欲說還休”,再將話題宕開。首先,作者說自己已經年老,正當高臥,被閑置也無妨;接著說,興亡悲笑,古來有之,何必當真,不過登覽者一時感慨而已。“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縱筆寫大字,顯得十分超脫。直至最后,作者才不得不面向現實,將自己對于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之情,寄寓于“片帆沙岸,系斜陽纜”的具體景象描述當中。
上一篇: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秦觀《水龍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