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鄴
別離不獨恨蹄輪,渡口風帆發更頻。
何處青樓方憑檻,半江斜日認歸人。
蕭蕭馬鳴,轔轔車聲,帶走了多少人間歡樂,多少離人的心為遠去的車馬粉碎,這可惱可恨的輪與蹄,似乎只給人們帶來相思的苦澀。話又得說轉來,即使沒有蹄輪車馬,黯然銷魂的離別也依然要發生,可見人們對于蹄輪的惱恨并無多大理由。然而,理智永遠不能取代情感,尤其是多情的詩人,他們的情感總不愿受理智束縛。可不是么,詩人羅鄴不僅恨蹄輪,而且“不獨”恨蹄輪!那江口頻頻開出的船兒,也成了他詛咒的對象。這使我們想起那么一首詩:“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劉采春《啰唝曲》),人的感情通常跳躍在愛憎兩極,要么愛屋及烏,要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但是多情而又聰明的詩人羅鄴,并沒有老在恨的圈子中打轉,“何處青樓方憑檻,半江斜日認歸人”,人們詛咒的輪蹄風帆,不也能帶來希望和歡樂嗎?你看那憑檻遠眺的女子,此刻不正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江上風帆的歸來么?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鏡頭!風帆,在盼歸人的心中,該有多么可愛。與此相似的鏡頭還可以看到: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劉采春《啰唝曲》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望江南》
詩貴創新,要寫出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的感受,方能見出作者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悉心體會,方能見出作者獨具只眼處。本詩不僅構思新穎,而且能發人之未發,以短短四句詩,寫盡人間別離、盼歸的復雜心理,堪稱絕句精品。
上一篇:高駢《贈歌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昌齡《答武陵田太守》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