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九日》·劉克莊
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fā)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此詞上片寫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所引起的感喟。首三句先以“湛湛長空黑”烘托出胸中塊壘。重陽本來是登高之佳節(jié),由于風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樓,放眼遙望千山萬壑。高樓百尺,用劉備語,事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詞中的百尺高樓,是指英雄志士登臨望遠之所。
接著四句是登高樓后觸目傷懷。自己本是一介書生,如今垂垂老矣,憂國之心尚在。唐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末兩句云: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他同意杜牧所云,感觸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很多人共有的心情,因此也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在牛山獨自淚下沾衣。同時也突出“神州淚”之可貴。雖然往事一去無跡,卻仍然不能在記憶中抹去,至此詞意陡轉(zhuǎn),過渡到下片的回憶當年。
下片先說少年時代自負有下筆千言的才華,頗思有所作為。“到而今”兩句寫現(xiàn)在,與前面形成鮮明對照,嘆息如今已是才華消盡,只余暮年蕭瑟之感。“常恨”三句,結(jié)合九日登高題意,慨恨文士不顧國家多難,只想效法魏晉名士風流,遇到重陽節(jié),總愛提東晉孟嘉落帽故事。孟嘉于九月九日隨桓溫游龍山,風吹帽落,他并不覺得。桓溫命人寫文章嘲笑他,他亦取筆作答,文辭超卓,四座嘆服。(《晉書·孟嘉傳》)在作者看來,這種毫無現(xiàn)實意義的所謂名士風流,不過是早已過時的狂客行徑,不值得每年重九都要把它稱揚一番。“若對”兩句,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憂國志士,他們與前者亦形成鮮明對比,并不追慕魏晉風度,而是對“時事只今堪痛哭”的現(xiàn)狀感到憂心如焚而又無能為力。詞意至此急轉(zhuǎn)直下,作者在感憤之余,覺得自己既不能改變這種局面,際此佳節(jié)也只能賞黃花以遣懷,令人痛心。
上一篇:李演《賀新涼多景樓落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蔣捷《賀新郎兵后寓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