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其五)
王昌齡①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②。
前軍夜戰洮河北③,已報生擒吐谷渾④。⊙【注釋】
①王昌齡:見《答武陵田太守》。
②轅門:軍營的門。古時行軍,扎營時于出入處將兩車的車轅相對豎起,對立如門,故有此稱。
③洮河:洮水,在今甘肅省西南部。
④吐谷渾:鮮卑族的一支,唐時占有洮水西南一帶。此處泛指敵軍將領。
⊙【賞評】
這首詩寫了一場迅捷而勝的軍事行動。
前兩句寫出征時自然環境的惡劣及出征將士的英勇。首句寫了出征的地點及時間。地點為大漠,從時間上看并不算晚,因為還有日色,但由于刮著大風,竟然讓日色都顯得昏暗無比。這種景象很容易讓人們想到風沙遮天蔽日,行人出行異常艱難的情景。經歷過沙塵暴的人對此可能體會較深,但這還不僅是沙塵暴,因為所處的地方是沙漠,而且在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均呈自西向東或東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形成一個大喇叭口,風力極大。風沙這樣大,以至于行進時紅旗只能半卷以減少風的阻力。但是盡管環境這樣艱苦,戰士們仍然決定出征。這一方面暗示了軍情的緊急,另一方面用反襯的手法點出了唐軍戰士英勇無畏、士氣高昂。
后兩句的情景則非常富于戲劇性。這支出征的軍隊正在行軍的途中,忽然傳來喜訊:前方軍隊已經在夜戰中于洮河以北把敵人打敗,并且將敵人的首領生擒了。也就是說,用不著急著趕去支援前線了。
作者這樣寫,雖然并未讓我們看到后方出征將士及前線作戰將士戰斗時驚心動魄的場面,卻留給了讀者無窮的想象余地。同時雖然我們看不到征戰時的具體情景,但從后方將士出征時的英勇及前方戰士戰果的輝煌即可想象作戰時的壯烈及唐軍的士氣與威力!
⊙【詩評選輯】
①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元嘉以還四百年內,曹劉陸謝,風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游,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
②唐·皎然《詩式》:首句大漠之鄉,風塵迷霾,日色欲昏,蓋已近暮天。先寫塞外情境,此為凌空盤旋起法。二句言風起塵揚,紅旗難以全張,故半卷也。出轅門,出戰也。前軍所指,連夜接戰,地在洮河以北,先已擒得吐谷渾。曰“前軍”,則全軍尚未齊至,曰“已報”,有不待全軍至而已獲勝者。“夜”字應上“昏”字,“已報”應上“前軍”二字。
③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
④明·唐汝詢《唐詩解》:江寧《從軍》諸首,大都戍卒旅情,獨此有獻凱意。亦樂府所不可少。
上一篇: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