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高陽臺 過種山》·吳文英
吳文英
帆落回潮,人歸故國,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機心已墮沙鷗。燈前寶劍清風斷,正五湖、雨笠扁舟。最無情,巖上閑花,腥染春愁。當時白石蒼松路,解勒回玉輦,霧掩山羞。木客歌闌,青春一夢荒丘,年年古苑西風到,雁怨啼、綠水葓秋。莫登臨,幾樹殘煙,西北高樓。
種山,在今浙江紹興北。南宋《嘉泰會稽志》載: “臥龍山,舊名種山,越大夫文種所葬處。”文種是越王勾踐的重要謀臣,勾踐臥薪嘗膽,采用范蠡、文種的計策平吳之后,國勢大振,諸侯畢賀。范蠡功成身退,寄給文種一封信說: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讒種將作亂,越王賜種劍,說: “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這段《史記》所載的故事,千載之下,猶能令人齒冷。可是,在南宋,卻發生了一件可悲的事件,那便是高宗時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文種被殺,尚在平吳之后,岳飛被殺,卻是在強虜在側、國運瀕危之時,寧不令人心寒?吳文英重過種山,聯想現實,不禁悲從中來,賦成此詞。
詞的藝術構思自然巧妙,形象鮮明,但句句飽含深意。上片先寫自己重游種山的感慨,而后點出文種,由今及古;下片渲染英雄人物可悲下場,再轉入現實難以挽救的哀傷。這是由古及今。古今如出一轍,一而今人更甚,豈不令山神蒙羞,余恨終古?這是作者蘊而不露的深沉感慨。戈載在《宋七家詞選》中有這樣一段話,“(夢窗詞)以綿麗為尚,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燒字煉句,迥不猶人。”從此詞中“霧掩山羞”、“腥染春愁”諸語,我們不難感受到。
上一篇: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