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踢》原文與賞析
兩月以前,曾經說過“推”,這回卻又來了 “踢”。
本月九日《申報》載六日晚間,有漆匠劉明山,楊阿坤,顧洪生三人在法租界黃浦灘太古碼頭納涼,適另有數人在左近聚賭,由巡邏警察上前驅逐,而劉,顧兩人,竟被俄捕弄到水里去,劉明山竟淹死了。由俄捕說,自然是 “自行失足落水” 的。但據顧洪生供,卻道:“我與劉,楊三人,同至太古碼頭乘涼,劉坐鐵凳下地板下,……我立在旁邊,……俄捕來先踢劉一腳,劉已立起要避開,又被踢一腳,以致跌入浦中,我要拉救,已經不及,乃轉身拉住俄捕,亦被用手一推,我亦跌下浦中,經人救起的?!蓖剖聠枺骸盀槭裁匆咚?”答曰:“不知。”
“推”還要抬一抬手,對付下等人是犯不著如此費事的,于是乎有“踢”。而上海也真有“踢”的專家,有印度巡捕,有安南巡捕,現在還添了白俄巡捕,他們將沙皇時代對猶太人的手段,到我們這里來施展了。我們也真是善于“忍辱負重”的人民,只要不“落浦”,就大抵用一句滑稽化的話道:“吃了一只外國火腿”,一笑了之。
苗民大敗之后,都往山里跑,這是我們的先帝軒轅氏趕他的。南宋敗殘之余,就往海邊跑,這據說也是我們的先帝成吉思汗趕他的,趕到臨了,就是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進海里去。我們中國人,原是古來就要“自行失足落水” 的。
有些慷慨家說,世界上只有水和空氣給與窮人。此說其實是不確的,窮人在實際上,那里能夠得到和大家一樣的水和空氣。即使在碼頭上乘乘涼,也會無端被“踢”,送掉性命的: 落浦。要救朋友,或拉住兇手罷,“也被用手一推”: 也落浦。如果大家來相幫,那就有“反帝”的嫌疑了,“反帝”原未為中國所禁止的,然而要豫防 “反動分子乘機搗亂”,所以結果還是免不了“踢”和 “推”,也就是終于是落浦。
時代在進步,輪船飛機,隨處皆是,假使南宋末代皇帝而生在今日,是決不至于落海的了,他可以跑到外國去,而小百姓以 “落浦”代之。
這理由雖然簡單,卻也復雜,故漆匠顧洪生曰:“不知?!?p>
八月十日。
【析】 三個好端端的中國人,“在法租界黃浦灘太古碼頭納涼”,“竟被俄捕弄到水里去”,其中一人“竟淹死了”。俄捕自然抵賴說他們是“自行失足落水”,但目擊者卻明明看見是俄捕連踢兩腳 “以致跌入浦中”。
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鐵蹄下,中國人的性命竟然如此輕賤,真是可悲可嘆。然而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真是如此“善于忍辱負重”嗎?真是眼看著同胞落難而無動于衷嗎?真是愿以“吃了一只外國火腿”之類的滑稽話而一笑了之嗎?絕非如此!造成這種弱國哀民的根源在哪里?當然不在中國人民身上,“如果大家來相幫,那就有‘反帝’的嫌疑了,‘反帝’原未為中國所禁止的,然而要豫防 ‘反動分子乘機搗亂’,所以結果還是免不了 ‘踢’ 和 ‘推’,也就是終于是落浦”。
好一支入木三分的筆!魯迅先生在不動聲色之中,把名為“國民政府”實為 “殃民政府”對外奴顏卑膝,對內鎮壓人民的丑惡嘴臉揭露無遺。在這一個時期里,魯迅先生所看到的中國人民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作為一個最具民族氣節的中國人,他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反動統治階級犯下的種種罪行深惡痛絕,因而當又一個同胞被俄捕踢入水中致死之后,他又毫不猶豫地向邪惡勢力擲出了他鋒利的投槍。
這篇戰斗性很強的雜文在風格上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所特有的辛辣。但這辛辣又有明顯的區別。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反動政府,他的筆是利刃,鋒芒直指敵方的要害,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意識。但在鞭撻強虜和反動政府的同時,我們在字里行間也可以感受到魯迅對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郁憤,從兩個月前魯迅先生寫的《推》到兩個月后的《踢》,魯迅先生對國民的麻木不仁都有所針砭,尤其是對國民遭受列強如此欺辱竟然“不知”原因而深表悲哀。因此,他要用自己的筆擦亮國民的眼睛,不僅使“落浦”者洞悉 “落浦” 的原因,而且要鼓動幾萬萬國民奮起挖掉“落浦”的根子,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享有自己凌然不可侵犯的權利。
但是,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畢竟是內憂與外患并存的時代,他不可能將自己的胸臆直截了當地傾瀉出來。因此,通篇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從軒轅皇帝將苗民趕入深山到南宋末代皇帝被成吉思汗逼得跳進大海,中國人似乎命里注定與“落浦”有緣。但是,在這借古喻今的字里行間,讀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引證的是古人,諷刺的卻是現實。特別是他在文中揭露反動政府的文字下面顯明地加了著重號,實際上已經給廣大中國人揭示了一個鮮明的答案。
上一篇:魯迅詩歌《贈蓬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詩歌《送O.E君攜蘭歸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