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酒泉子①·潘閬》
長憶觀潮②,滿郭人爭江上望③。來疑滄海盡成空④。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⑤。夢覺尚心寒。
①酒泉子,詞牌名。 ②長憶,常常回憶起。 ③滿郭,滿城。郭,外城。 ④滄海,大海。海水是蒼青的顏色,故稱滄海。 ⑤幾,幾次。
“弄濤兒”相傳源于春秋時代,唐宋時浙江最盛。每年八月盛潮時,成群的弄潮者于江河出海口,手執彩旗,迎潮而泅,踏浪爭雄,在波峰浪谷中表演各種泅技,頗為壯觀。《武林舊事》載:“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詩詞中的這種勇士常指在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不怕艱難敢于拼搏的人。
這首詞是潘閬自然真率、豪邁勁健、閑逸疏放風格的代表作,描寫錢塘江潮,氣勢宏大,驚心動魄,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堪稱“古今詠潮詩第一”;詩中的弄潮兒形象激勵人勇往直前,充滿了力度,極其令人振奮。
詞的上片,生動地描繪出萬頭攢動,爭睹奇觀的熱鬧場面,為潮水的到來烘托環境,制造氣氛,做好鋪墊。接著,用“來疑”二字,翻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摹寫潮水到來時的巨大聲勢和無窮威力:萬丈怒潮卷起無數冰峰雪壁,直向岸邊撲來;又仿佛是把東海之水盡皆卷起,直向岸邊抖落,一瀉而下。“萬面鼓聲中”則是當人們眼見潮水奔騰跳躍而來之后才能聽見那有如“萬面鼓聲”的轟然巨響。這氣勢再加上這巨響,不禁使人心驚膽寒。
下片轉入對人的描寫“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英勇無畏,搏風擊浪,履險為夷,令人眩目驚心,成為全詞的寫景高潮。最后寫出“夢覺”尚感驚心動魄。既襯托了江潮美觀的特征,又增添了前文的氣氛,前呼后應,首尾相接,渾然一體,突出主題“憶”。
全詞短短四十九字,可謂以少勝多,惜墨如金,氣勢豪邁,雄渾奔放,完全沒有了花間詞的胭脂氣,在充斥著淺斟低唱的宋初詞壇,確是難能可貴的,也反映宋初詞人為改變五代詞風所作的努力,實在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潘閬(?~1009)字逍遙,早年在京師賣藥為生,宋太宗時經宦官王繼恩推薦,賜進士及第,授四門國子博士。繼恩犯罪下獄,潘閬受牽連逃匿中條山,后浪跡江湖,飄泊多年。真宗時遇赦,任滁州(今安徽滁縣)參軍,與寇準、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為人狂放不羈,工詩詞,名重一時。晚年潘閬遨游大江南北,“放懷湖山,隨意吟詠”,過著逍遙自在的隱逸生活。他所寫的酒泉子享有盛譽,曾為蘇東坡親書于玉堂屏風。詞作留存不多。有《逍遙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其中《酒泉子·長憶錢塘》《酒泉子·長憶觀潮》《酒泉子·長憶西湖》最為著名。
●酒泉子,唐代教坊曲,宜寫豪放主題,雙調四十字,前段五句兩平韻、兩仄韻,后段五句三仄韻、一平韻。
●潘閬以性格疏狂聞名于時,宋代流傳了許多關于他的掌故。其詩才也不俗,當時蘇州才子許洞,恃才傲物,常把僧人、隱士一類不放在眼中,但《贈潘閬》一詩卻說“潘逍遙,平生才氣如天高。”太宗朝的翰林學士宋白寫給潘閬的詩甚至說“宋朝歸圣主,潘閬是詩人”,簡直視他為詩歌方面的國寶。潘閬有《敘吟》一詩,說自己:“此外非頭念,人間萬事輕。”表明了對詩歌的執著,對詩才的自負。
潘閬歌詠杭州西湖景色的作品,頗具浪漫色彩,筆調清新,且多有佳句,值得一賞。他因這首詞,為蘇東坡稱為“思入水云寒君”。
酒泉子
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此詞是作者回憶杭州西湖旖旎風光之詞。全詞情景交融,選景高潔,情調閑雅,純用白描,藝術手法甚為高超。上片首句“憑闌樓上”是詞中熟語,極難出新意,然而用在這里,表明作者終日留戀的同時,還使下文景色入目無遺。“三三兩兩”句點漁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擾不喧的意思。過片兩句,繼續寫當日樓上見聞,上句寫聲,“依約”是隱約、聽不分明的意思,摹笛聲渺茫幽遠、似有若無的韻致;后句寫形,用“忽驚起”狀白鳥(即白鷺)翩然而逝、倏然而驚的形態,色彩明快,樸實的白描中透出空靈。“別來”二字將思路從回憶拉到現實。“閑整釣魚竿”不僅應上片之“釣魚舟”,而且以收拾魚竿、急欲赴西湖垂釣的神情,襯托憶西湖憶得不能忍耐、很想歸隱湖上的念頭,寄托了詞人的“出塵”思想。
這兩首詞都是通過回憶的手法來寫景的。回憶,在藝術表現上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這就是經過時間的沖刷和記憶的篩選,把過去所歷所見中的無關緊要的細微末節沖刷并篩選掉了,而那些感人最深的事物,卻因此顯得更加清晰、集中,同時也更加突出了。這首詞集中描繪了四個畫面:一是湖面上來往垂釣的小船;二是島嶼上的秋光;三是蘆葦叢;四是成群的驚飛而起的白鳥。這后兩個畫面又是和笛聲交織在一起的。其中“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是串起全詞的關鍵句,反映了作者對西湖的向往與愛戀。全詞純用白描,不飾彩繪,清幽而又淡遠,恰似一幅淡墨勾勒的山水畫。
“垂釣”的意象往往象征由于政治抱負不能實現而引發的歸隱之意。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凍(意象)、人鳥絕跡(意象)的雪景垂釣的意象與自己遭到貶斥以后孤獨無援的心情(意)融為一體,創造了一種凄清孤寂的境界,這便是意境。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上一篇:宋詞《踏莎行·曾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酹江月·文天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