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悼丁思林同志》原文與翻譯、賞析
不幸的消息,日寇的魔手又在七月八日的戰斗中,奪取了我們的丁思林同志的生命。
丁思林同志,共產黨員,二十六歲,湖北黃安人,在他的童年時代,就參加了紅軍。歷任班、排、連、營、團長的職務。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他被委為×××團的營、團長,抗戰以來,屢立戰功,乃于去年秋季升任獨立一團團長。他以自己的英勇的模范和緊張的工作,協同與團結全團的同志,把一個新的部隊變成了一個主力兵團,成為一個有戰斗力的、富有本軍優良傳統的青年兵團。他率領全團,轉戰冀、豫、晉廣大地區,幾乎沒有間斷過,冀南杳城固的勝利戰斗,該團也是參加部隊之一,而且是繳獲較多的一部分。此次敵人以十萬大軍分九路進攻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時候,該團亦加入了重要的序列,在上級的意圖下,奮戰近月。七月八日,該團復受命截擊由太谷向榆社增援之敵,與敵千余激戰一晝夜,丁同志率領全團身先士卒,進行反復沖鋒的肉搏戰斗,終以弱于敵人的兵力,擊潰了優勢的敵人,成為收復武鄉、榆社兩縣城勝利的重大因素。然而,不幸也就在這次戰斗中,在堅持華北抗戰與保衛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事業中,丁同志和三百多個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流盡了他們的最后一滴血!
丁同志不僅是一個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的好指揮員,而且從十年的斗爭中鍛煉出了他的忠于民族、忠于勞動人民、忠于黨的堅強的意志。同時,他還富有青年突擊精神,勇于任事,不怕困難,奮勉前進的特質。因而,他為上級、同級所依賴,為下級所尊敬。他的死,在葉成煥、鄧永耀兩同志犧牲之后,是全師的重大損失了!
丁同志的犧牲,只有增加全體指戰員和廣大民眾的憤怒。他們不會啼哭,他們將以自己的憤怒,去徹底地粉碎敵人的進攻,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完成丁思林同志的未竟事業。
(原載 《新華日報》 1939年11月16日)
【鑒賞】 《悼丁思林同志》(《新華日報》1939年11月16日)是鄧小平同志的一篇佚文,是筆者在查閱抗日戰爭時期大后方散文時發現的。此文不足千字,對丁思林同志的生平事跡及崇高品質作了簡要的介紹和高度的評價。
丁思林,湖北黃安人,十六歲參加紅軍,歷任班、排、連、營、團長,抗戰以來,屢立戰功。小平同志在介紹丁思林生平事跡之時,特別贊揚他善于協同與團結同志,“以自己的英勇的模范和緊張的工作”,“把一個新的部隊變成了一個主力兵團,成為一個有戰斗力的、富有本軍優良傳統的青年兵團”的高貴品質; 同時,還充分肯定了他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的指揮藝術。他率領全團,轉戰冀、豫、晉廣大地區,幾乎沒有間斷過,在冀南杳城固戰斗中,是繳獲較多的部隊。特別是在日寇以十萬大軍分九路進攻晉東南抗日根據地時,他根據上級意圖,率領全團奮戰近月,最后在七月八日截擊由太谷向榆社增援之日寇的激戰中,經反復沖鋒肉搏,終以弱于敵之兵力擊潰了優勢的敵人,為收復武鄉、榆社兩縣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可惜,他在這次戰斗中不幸英勇犧牲!
小平同志在痛述丁思林的犧牲經過時,飽含深情地指出他的高尚人格: 富有青年突擊的奮斗精神和勇于任事、不怕困難、奮勉前進的高貴品質。在十年的血與火的戰斗中,鍛煉出了他忠于民族、忠于勞動人民、忠于黨的堅強意志。實際上,丁思林所具有的這些高貴品質正是小平同志自身人格精神的體現。幾十年來,他三下三上,不屈不撓,團結同志,奮斗不息,忠于民族、忠于人民、忠于黨,以拯救國家、民族為己任,這種無私奉獻、忘我為國的精神不是同丁思林同志一樣嗎?所以,《悼丁思林同志》一文所倡導的“團結——奮斗——奉獻——愛國” 的精神正是小平同志光輝人格的寫照!
此文文字樸實、簡練,飽含情感。當我們閱讀此文時,不禁想起毛澤東同志為紀念張思德而寫的《為人民服務》一文,《悼丁思林同志》可說是“為人民
服務”精神的具體顯現,具有極強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震撼力。
上一篇:郁達夫《懷魯迅》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老舍《想北平》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