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悠悠湘水春,臨歧南望一沾巾。信陵門下三千客,君到長沙見幾人(可概)。
【箋釋】
[劉萱] 不詳。道州,《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道州”:“秦屬長沙郡,漢屬長沙國,武帝分長沙置零陵郡,吳分零陵置營陽郡,今州是也,以郡在營水之南,因為名。隋末陷寇賊,武德四年平蕭銑,置營州,貞觀八年改為道州。”“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一十五里,北至東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 崔大夫,即崔渙。《舊唐書》卷一〇八《崔渙傳》:“渙少以士行聞,博綜經籍,尤善談論,累遷尚書司門員外郎。天寶末,楊國忠出不附己者,渙出為劍州刺史。天寶十五載七月,玄宗幸蜀,渙迎謁于路,抗詞忠懇,皆究理體,玄宗嘉之,以為得渙晚。宰臣房琯又薦之,即日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扈從成都府。肅宗靈武即位,八月與左相韋見素、同平章事房琯、崔圓同赍冊赴行在……乾元三年正月,轉大理卿。再遷吏部侍郎、檢校工部尚書、集賢院待詔。性尚簡澹,不交世務,頗為時望所歸。遷御史大夫,加稅地青苗錢物使。時以此錢充給京百官料,渙為屬吏希中,以下估為使料,上估為百官料。其時為皇城副留守張清發之,詔下有司訊鞫,渙無詞以對,坐是貶道州刺史。大歷三年十二月壬寅,以疾終。”《舊唐書》卷一一《代宗紀》:大歷三年(768)八月,“貶崔渙為道州刺史”。此詩有云“沅水悠悠湘水春”,當作于四年春;而渙卒于三年十二月壬寅,時兇聞未達于江左也。
[信陵] 即信陵君。《史記》卷七七《信陵君列傳》:“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公子為人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以兵謀魏十余年。”又,司馬貞《索隱述贊》:“信陵下士,鄰國相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頗知朱亥,盡禮侯嬴。遂卻晉鄙,終辭趙城。毛薛見重,萬古希聲。”遂以之稱美在高位而好客之人,此處喻指崔渙。
【輯評】
《唐詩鏡》卷二九:今人感古,古事傷今。
《詩境淺說續編》:前二句寫送友赴楚之別意,后二句言昔者信陵門下,賓客三千,今至崔大夫所,能見者幾人。其人才之寥落可知,凡送友往佐幕府,宜言地主之賢,龍門增價,此詩乃有抑塞不平之氣,唐代達官多禮賢下士,豈提挈后進之風,已稍稍陵替乎?
上一篇:《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游輞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