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江城子》原文賞析
滿城風雨近重陽,濕秋光,暗橫塘。蕭瑟汀蒲,岸柳送凄涼。親舊登高前日夢,松菊徑,也應荒。
堪將何物比愁長?綠泱泱,繞秋江。流到天涯,盤屈九回腸。煙外青蘋飛白鳥,歸路阻,思微茫!
在作者羈旅懷鄉的詞作中,這首《江城子》寫得比較沉痛。作者另一首《蝶戀花》有云:“久客還家貧亦好,無家漫自傷懷抱。”說明經過長期漫游之后,具有孤云野鶴般性格的作者也倦于漂泊而思鄉心切了。至正十五年(1355),他曾以欠交官租而被捕入獄,說明他的家道后來已經中落。如果我們將此詞置于這一背景下來考查,就更能體味其中所難以言喻的衷情。
發端一句,借用宋代潘大臨(邠老)的成句,似乎只是為了點明寫詞時的季節,其實恐不盡然。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載:“黃州潘大臨工詩,有佳句,然貧甚。東坡、山谷尤喜之。臨川謝無逸以書問近新作詩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詩思,恨為俗氣所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稅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聞者莫不笑其迂闊。”可見此句除交代時令并以此起興外,很可能還隱含著窮于應付官府租稅的苦悶。“濕秋光”四句,描寫臨近重陽時蕭瑟凄涼的景物,為全詞抒發鄉思先作烘托、鋪墊。“親舊”句折入往事的回憶。重陽登高以避災禍,是一種沿襲已久的習俗。今日獨處異鄉,回想往昔與親舊相攜登高,仿佛前日之事;如今前塵渺然,宛如一夢,何況三徑就荒,門庭冷落,此情更何以堪?
換頭五句,極寫此際由思鄉所引起的愁苦,采取形象比喻手法,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江流曲似九回腸”句意。柳宗元因貶謫“百越文身地”而興鄉思,此詞作者并未明言何以久客難歸,但由眺望秋江而起鄉愁則一。故雖化用前人成句為喻,也覺感人較深。歇拍三句,再從白鳥飛于煙外青蘋之上,反襯自己有家歸不得的凄苦之情。白鳥尚能自由飛翔,任其所之,而人卻歸路阻隔,徒然歸思微茫,對比之下,有人不如鳥之嘆,語極沉痛。作者不肯明言歸路何以受阻,想來其中必有難言之隱,因無法考定其本事,只能作本文第一段中的推測而已。
即景抒情,借景為喻,是此詞的主要特點。全詞清雋淡雅,不事雕琢,雖用典較多,但不冷僻;且信手拈來,自然渾成,不見斧鑿痕跡,似此亦殊非易事。
上一篇:《納蘭性德·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屈大均·江城梅花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