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望江南·謝逸》
臨川好①,柳岸轉平沙②。門外澄江丞相宅③,壇前喬木列仙家④。春到滿城花。 行樂處⑤,舞袖卷輕紗。謾摘青梅嘗煮酒⑥,旋煎白雪試新茶。明月上檐牙⑦。
①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 ②平沙,指廣闊的沙原。 ③澄江,清澈的江水。 ④喬木,高大的樹木。仙家,仙人所住之處。 ⑤行樂,尋歡作樂、享樂的意思,只是感情色彩略有不同。 ⑥青梅,青色的梅子。 ⑦檐牙,檐際翹出如牙的部分。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小詞。
詞的上片主要寫景。長長的堤岸上,楊柳依依,一片新綠,生機盎然。高大的丞相府外,江水澄清,波瀾壯闊。祭祀壇前,綠樹挺拔,廟宇之中,一個個先人,安詳其中。春天到了,臨川內外,到處是綠樹成蔭;城里城外,到處是鮮花盛開。這無邊的景色,又怎一個“好”字了得。這美好的景色,又透出作者的美好心情。
詞的下片主要寫明月檐牙之下的歡樂場面。“行樂處”點明了作者所處的場合與心情。“舞袖卷輕紗”。女子的姿態婀娜,身著輕紗,舞步輕盈,楚楚動人。“謾摘青梅嘗煮酒”。舞池之外,欣賞之人,更具閑情逸致:漫不經心,我行我素;摘著青梅,嚼著零食,嘗著溫酒。美哉之極也。“旋煎白雪試新茶”。新春伊始,新茶剛剛長成,用那白雪化成的純水來浸泡,清香撲鼻,沁人心脾。欣賞著歌舞,品嘗著新茶美酒,愜意之極也。不知不覺間,“明月上檐牙”。這景色,這心情,又怎一個“樂”能夠說得清。
綜觀全詞,語言清新,意境開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唐詩宋詞中,有很多描寫明月或月夜的句子。然而,在不同的詩詞中,明月與不同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就營造出了不同的環境,表達了不同的感情。以明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是其中一類。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凈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面啊!在這里,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又如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這首詩中,月亮以動態的形式出現,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在這夜靜春山空中,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清幽與雅致!謝逸的《憶江南》中,明月、青梅、白雪、新茶組合在一起,同樣也讓人感到了幽靜與清新。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憶江南、望江樓、夢江口、夢江南、望江梅等。原名謝秋娘,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謂此調系唐代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詞有“能不憶江南”句改名。單調,二十七字;雙調,五十四字。皆平韻。
●謝逸在文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應該說離不開良好家庭的熏陶與呂希哲、黃庭堅的影響。
謝逸的父親是謝方,性情高雅;母黃氏,據《臨川縣志》載:“讀書教子,不以得喪累心。”是一位有學問的高行女子。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中,謝逸自小便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曾師從文學家呂希哲,寫詩作文,風格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相似,清幽有致,有“逸詩似康樂”之譽。
北宋后期,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在詩歌的創作理論和方法上有了推陳出新的突破,主張“點石成金”“奪胎換骨”,即在承認唐詩業已包納所有題材、難以再添新意的基礎上,師承前人之意、前人之辭,以故為新,這不啻給窮途末巷的宋代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追隨和仿效,謝逸也深受影響。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下列陳師道、潘大臨等二十五人,謝逸也名列其中,故后人每議及逸,多與江西詩派相關。
月是故鄉明。生活過的地方,自然會給人留下一定的印象,會使人產生一定的感情,并使其久久不能忘懷。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是一首寫江南春色之小詞。
首句“江南好”,既點明了地點,又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既將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盡寓其中,又表明了憶的原因。次句“風景舊曾諳”,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里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溝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在這里進一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能不憶江南”。作者通過一個反問,既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同時與首句相關闔,使結構完整、嚴謹。
兩首同是憶江南,然而,后一首是對生活過的江南實實在在的回憶,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而前一首只是借憶江南的詞調,描寫了臨川春天的景色。
謾摘青梅嘗煮酒,旋煎白雪試新茶。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上一篇:宋詞《暗香·姜夔》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朝中措·曾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