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孤雁兒①·程垓》
在家不覺窮冬好②。向客里③、方知道④。故園梅花正開時,記得清尊頻倒。高燒紅蠟,暖熏羅幌⑤,一任花枝惱。
如今客里傷懷抱⑥。忍雙鬢、隨花老。小窗獨自對黃昏,只有月華飛到。假饒真個⑦,雁書頻寄,何似歸來早。
①孤雁兒,詞牌名。 ②窮冬,嚴冬。 ③向,在。 ④方,才。 ⑤羅幌,絲制帳幔,簾帷。 ⑥懷抱,志向。 ⑦饒,讓。
此詞寫作者在嚴冬季節回憶往昔舒適生活,嗟嘆現在的衰老,思念家鄉卻不能回去的心緒。全詞凄婉綿麗,立意深遠。
上片寫作者回憶往昔嚴冬季節在家時的舒適生活,與嚴寒中漂泊的現在形成對比。前兩句通過“在家”與“向客里”的對比,得出結論。“故園梅花正開時,記得清尊頻倒高燒紅蠟,暖熏羅幌”寫出在家時舒適和值得留戀值得回憶的生活情境。“一任花枝惱”借花惱無人欣賞,寫出當時的安逸生活,很是巧妙。
下片寫作者嗟嘆自己老去,不能歸鄉的愁苦心緒。“如今客里傷懷抱,忍雙鬢、隨花老”說明他曾長期漂泊他鄉,而隨著年歲漸老,他的“嗟老”之感就越因其離鄉背井而日益濃烈。“小窗獨自對黃昏,只有月華飛到”寫出作者由黃昏到晚上對故鄉的思念。“假饒真個,雁書頻寄,何似歸來早”則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假使鴻雁真的能頻繁地傳遞書信,又怎能比得上早早回鄉呢!
此詞最大的特點是兩個鏡頭的對比:一個是家中“清尊頻倒。高燒紅蠟,暖熏羅幌”的舒適畫面的描寫;一個是“小窗獨自對黃昏,只有月華飛到”的對故鄉的眺望與思念的畫面。把作者的愁苦心境,與思鄉之情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程垓,字正伯,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其詞多寫男女戀情,風格近柳永。有《書舟詞》。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卷。
代表詞作:《孤雁兒·在家不覺窮冬好》《蝶戀花·九月江南煙雨里》《菩薩蠻·扶犁野老田東睡》。
●孤雁兒,詞牌名即御街行。御街之名,始于宋代。《東京夢華錄》:“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于步,兩邊乃御廊,廊下杈子里有磚石甃砌御溝水兩道,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聞,春夏望之如繡。”此北宋汴都之御街也。本調七十八字。首句七字,為平起仄韻之七言句,故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次為六字句,于第三字略頓;上三字均宜仄,下三字協韻。第三句七字,平起平收,不用韻。第四句為六字,協韻。第五句第六句均為四字句,不用韻。結句第五字協韻。后闋句法與前闋完全相同。
宋代詞人程垓的白描功底爐火純青。他幾乎是信手拈來,又恰如其分。如《孤雁兒》“在家不覺窮冬好,向客里,方知道”;《雨中花令》“卷地芳春都過了。花不語,對人含笑。花與人期,人憐花病,瘦似人多少”。這樣的白描通俗淺近,又讓人玩味無窮,感同身受。
水龍吟
程垓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愁多怨極,等閑孤負,一年芳意。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算好事長在,好花長見,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舊事,舊星星、不堪重記。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味。待繁紅亂處,留云借月,也須拼醉。
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可以拿其中的“看花老眼,傷時清淚”八個字來概括。前者言其“嗟老”,后者言其“傷時”。詞以“夜來風雨匆匆”起句,接下便言“故園定是花無幾”,思緒一下子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園去。現今在異鄉而值春暮,卻感傷起故園的花朵來,其思鄉之情可謂極深極濃。“愁多怨極,等閑孤負,一年芳意”謂正因自己本身愁怨難清,所以無心賞花,故而白白辜負了一年的春意。而其實,“好事”本“長在”,因而上片自“傷春”寫起,至此就點出了“嗟老”(憔悴)的主題。下片又提故園往事:“回首池南舊事”。池南,或許是指他的“書舟”書屋所在地。“恨星星、不堪重記”寫發已星星變白,而人又在異鄉客地,故而更加不堪回首往事。以下則直陳其現實的苦惱:“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作者所深懷著的家國身世的感觸,便借著惜花、傷春的意緒,盡情表出。“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味”的“嗟老”之感后,接著又言:“待繁紅亂處,留云借月,也須拼醉。”意謂:乘著繁花亂開、尚未謝盡之時,讓我“留云借月”(盡量地珍惜、延長美好的時光),拼命地去飲酒尋歡吧!
淚的意象,淚非獨為別離而流,感時憂國等亦可以使古代作家涕淚縱橫,但在別離的場合,淚卻總是適時地揮灑而出,以致“揮淚而別”幾乎成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常用語。
小窗獨自對黃昏,只有月華飛到。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
上一篇:宋詞《如夢令·李清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定風波·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