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崧·清平樂》原文賞析
夜飲友人別館,聽年少彈三弦
檐前雨罷,一陣凄涼話。城上老烏聲啞啞,街鼓已經三打。漫勞醉墨紗籠,且娛別院歌鐘。怪底燭花怒裂,小樓吼起霜風。
這是一首抒寫凄涼情懷的詞。
上片寫一個雨夜,作者在朋友的別墅里飲酒時的心境。“檐前雨罷,一陣凄涼話。”前句寫屋外,后句寫屋內;前句寫景物,后句寫人事。在這離鄉別井的異地,在這不順心的夜晚,寒雨潺潺,景況黯淡,好不叫人多愁善感。此時此刻的作者,自然觸發郁結在心頭的煩悶愁怨。國亡家破的悲楚遭際,人生途程的曲折坎坷,羈旅行役的掩抑肝腸,壯志難酬的憤懣心緒,全都溶入了“凄涼話”里,如泣如訴,酸楚凄絕。屋內這“一陣凄涼話”,與屋外“點點滴滴”的“檐前雨”拌和在一起,更使人感受到人世間的凄涼況味。“凄涼”二字,是這首詞的“詞眼”,一氣相貫,統攝全篇。
“城上老烏聲啞啞,街鼓已經三打。”這二句緊接上文,繼續寫足凄涼的環境氣氛。黑黝黝的風雨夜,傳出三聲沉悶的街鼓,時已午夜三更天了,而了窠的老鴉,接連發出嘶啞的凄厲的叫聲。作者用這些意象創造出一個獨特的藝術氛圍,使客觀環境與主觀心緒相吻合、相交融,大大加重了“凄涼”主題的分量。
下片頭二句承接“凄涼話”而來,寫自己想從郁悶中尋求解脫。“紗籠”句,系借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唐摭言》載有這樣一個故事:王播曾客居揚州木蘭院,隨僧齋食。僧厭惡他,飯后擊鐘。王播當即在墻上題了一首詩,其中有“慚愧阇黎飯后鐘”(阇黎,即高僧)的詩句。后來王播入仕出鎮揚州,訪舊游,發現在他當年的題詩處,這時都用碧紗籠罩起來。王播見景,又題了一首詩,其中二句是:“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道破世態炎涼情貌。陳維崧由自己的處境聯想起王播當年客居揚州時受辱的情節。在那個社會,要改變處境,只有象王播那樣走仕宦之路。但作者性格豪邁,不情愿走那樣的路。“漫勞醉墨紗籠,且娛別院歌鐘。”意即窮困潦倒也罷,受侮受辱也罷,何必徒勞地迷醉于象王播那樣去寫類似“紗籠”的詩句呢,還是在這里的音樂聲中暫且聊以自娛吧。這二句述志言情,依然浸透“凄涼”情味。
這首詞的題目寫有“聽年少彈三弦”,結尾二句與題目呼應。“霜風”,指三弦彈奏的激烈音響。動詞“吼”字,煉字奇特,去陳出新,摹寫三弦樂音,雄健,偉然。“底”,為什么。把“燭花怒裂”的原因歸之于少年彈奏的三弦強音,構思新穎,語意不凡,且有浪漫味。“怒”與“吼”前后照應,搭配極為精妙。作者欲用高昂的旋律以抵拒陰沉的環境和凄涼的心境,使人讀后更產生悲壯蒼涼的感覺。
這首詞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很大特色。“檐前雨罷,一陣凄涼話。城上老烏聲啞啞,街鼓已經三打。”明白如話,朗朗上口,婦孺皆懂。含意深刻的思想感情,通過口語化的語言,表達得極其形象、生動。里語巷談,一經點化,居然構成奇特的氛圍和意境,這是作者對詞苑的獨特貢獻。
上一篇:《王夫之·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屠隆·清江裂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