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歌·黃景仁·都門秋思》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都門秋思》是詩人舉家遷京后所寫的一組嗟貧嘆苦,啼饑號寒的七言律詩,這組詩共有四首,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通過對自己窮困潦倒的生活描述,抒發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氣,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揭露出所謂“乾隆盛世”知識分子被壓抑的生活寫照。
原文
五劇車聲隱若雷②,北邙惟見冢千堆③。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④。
寒甚更無修竹椅⑤,愁多思買白楊栽⑥。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⑦。
注釋
①都門:都城,這里指北京。秋思(讀去聲):秋天的情思,愁思。 ②五劇: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③北邙:北邙山,位于河南洛陽東北,為東漢時期王侯公卿比較集中的葬地。這里泛指墓地。冢(zhǒng):墳墓。 ④郭:外城,城郭。 ⑤“寒甚”句:杜甫《佳人》有云:“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里反用其意。 ⑥“愁多”:句《古詩十九首》:“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白楊在古代多種于墓地而忌種家園,唯南朝劉宋時期的蕭惠開偏偏以之種在住房前面,意謂“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宋書·蕭惠開傳》),這里即取此意。 ⑦“九月”句:意本《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瓱o衣無褐,何以卒歲!”
賞讀
這首詩從喧鬧的京城一路寫到貧困的家庭,都充滿著秋天那種悲涼蕭瑟的氣氛,表現了詩人心中的郁悶,抒寫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唯見冢千堆”,其中“五劇”是指交錯旁出、四通八達的道路,這里指繁華的街市,“隱”,隱隱,形容車聲,“北邙”即邙山,這里指墓地,“?!眽災?,這兩句是寫京城的道路縱橫交錯,車水馬龍,其聲隱約如雷鳴,一派繁華景象;那些達官貴人享盡榮華富貴,但仍難免一死,那北邙的眾多的墳墓就是證明。通過“五劇”與“北邙”的對比,表明了詩人在窮因生活下自我解嘲的心態。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這聯詩將夕陽、高樓、山色、城郭組織在一幅畫面上,并富于人物化,表現了詩人那種無處消憂,無地埋愁的苦悶心情。
“寒者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這句話在上一句的基礎上,更加深入把詩人那種貧寒愁苦所達到的難堪地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對“寒”已甚而“竹”已無,更談不上倚了,古人把白楊樹栽在墓地,而詩人卻把它栽在屋畔的描寫,使作者觸景生情,把自己在窮愁潦倒下的憤懣不平的心情一下子泄露出來。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用的是白描手法,從自己擴展到全家的清貧生活,寫出了舊時代窮苦知識分子所面臨的共同命運,從而抨擊了舊時代對知識分子的壓抑。
關于這首詩不少人給予高度評價,陜西巡撫畢沅見到這組詩稱贊說“價值千斤”,郁達夫所說的:要想在乾、嘉兩代的詩人之中,求一些語語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詩人氣質的詩,自然非黃仲則莫屬了。
上一篇:《唐詩·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