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枚·西施》原文賞析
笙歌剛送采蓮舟,重卷珠簾倚畫樓。生就蛾眉顰更好,美人只合一生愁。
西施就是西子,為春秋時越國的美女,家住苧蘿山下,靠賣柴維持生計。今浙江省諸暨縣苧蘿山下有浣紗石,傳為當年西施浣紗處。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命取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吳王極其寵愛,不理朝政,終為越國所滅。袁枚所寫的《西施》,即取材于歷史。
西施出身微寒,不僅賣柴,而且采蓮。今浙江紹興縣東南二十八里,有若耶溪,為昔日西施采蓮之處。因其天生麗質,入宮而受寵?!绑细鑴偹筒缮徶?,重卷珠簾倚畫樓”,就描繪了西施由采蓮女變為宮中王妃的過程。這兩句詩,與王維《西施詠》中所寫的“朝為越溪女(指采蓮女——筆者),暮作吳宮妃”,實在是一脈相承的??梢哉f,袁枚描寫西施,是深受王維影響的。袁詩中的“送”字,富于動作性,又耐人尋味。他顯示出笙歌伴隨小舟的動人情景,又暗示西施與采蓮的生活告別,并對下句詩起了激活、啟迪的作用,它自然而然地引起下面的詩情,西施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勞動生活,而去當卷珠簾、倚畫樓的貴妃了,這是多么明顯的對比啊!一貧一富,一賤一貴,一彈指間,歷史是多么有趣!權力是多么作弄人啊!
詩人緊接著描繪西施的肖像美:“生就蛾眉顰更好?!彼^蛾眉,系指蠶蛾觸須,它細長而彎曲,故用以比美女之眉,作為美女之代稱。這里是特指西施之貌,傾城傾國,連西施“顰”,也是美的。所謂顰,就是指心胸疼痛而皺眉蹙額的情狀。它是天生的,學不到的。袁枚抓住了“蛾眉”與“顰”這兩大特點,去表現西施之美,可謂畫龍點睛。
一個本來就純潔無比的采蓮女子,一旦過起這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生活,是否很幸福呢?袁枚的回答是否定的。詩的結句寫道: “美人只合一生愁?!边@是全詩的詩眼,也是袁枚描寫西施時最有創造力的詩句,同時,也是不同于王維《西施詠》處。王維《西施詠》,當然膾炙人口,故被清代學者孫洙(蘅塘退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但它著力描繪的是西施之美,而袁枚著力描繪的乃是西施之愁,這可以說是他的《西施》詩的新穎獨特之處。這種“愁”,不只是一時愁,而是一生愁,它典型地、真實地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出身的青年美女的悲劇命運。西施之愁,具有多方面的涵義,給人以多種感受。盡管袁枚沒有明確地告訴人們,西施愁在何處,因何發愁,但是,人們卻可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去理解作品,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從而得出符合作品實際的合乎邏輯的結論。人們可以認為,西施因失去純樸的勞動生活,被囚在牢籠般的雕龍畫棟的宮廷中而愁;也可以認為,西施因不堪忍受自己作為犧牲品而愁; 也可以認為,西施因懷念久別的故國故鄉而愁。總之,一個愁字,包孕著西施的無限情思,無限悲愴,無限惆悵。這就是袁枚筆下所點染的西施因美而愁的動人之處。
上一篇:古詩《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詠》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鳴盛·西湖葛嶺有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