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題七星巖》原文與賞析
俞大猷
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間。
天不生奇石,誰擎萬古天?
七星巖在廣東肇慶市北郊,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巖組成,布列似北斗七星,故名。七座石巖從東到西依次為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石室巖與阿坡巖下皆有鐘乳洞,內貯湖,可乘艇遨游。諸巖北倚山崖,余三面為湖水環抱。風景瑰奇秀美,為著名游覽勝地。
這首題詠小詩原刻在石室巖洞壁上,今存。作者俞大猷為明代抗倭名將,此詩即借詠七星巖而抒胸中奇志。
“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間。”胡然,為何。宿,星宿。前二句設想七星巖本為天上北斗七星,隕落人間化為巨石,筆力極為神奇遒壯。北斗七星為天上奇觀,光照天宇,落人人間亦必為人間奇景,添秀大地,此處雖未寫景而奇秀之景自見。首句以“胡然”二字領起設問,發唱驚挺; 次句一個“落”字,力重千鈞。
“天不生奇石,誰擎萬古天?”后二句以反詰作答,筆調尤為矯健不凡。天生奇石,為擎青天,此答語已氣壯山河,迥出常情; 又加上一個“誰”字反問,尤覺英風豪氣,流注紙端。由此回觀全詩,始悟詩人本借石自喻: 詩人天生奇才大略,而又忠誠保國,力抗倭寇,恰如天生奇石,力擎青天。巍巍七星巖,頓然化為英雄形象。
全詩借石喻人,即石即人,妙合無間。詩人的愛國熱忱與志士胸懷,亦如同北斗化石,長留人間!
上一篇:李鍇《項王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胡宏《題上封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