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阮籍·詠懷(其三)》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是《詠懷詩》中的第三首,抒發自己亂世來臨之時欲隱世避禍的心態。張玉谷說:“此首言世事有盛有衰,避且早也。”
原文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①。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②。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③。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④。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⑤。
注釋
①嘉樹:指桃李。蹊:徑路。首二句以桃李的盛時喻人生的盛時。《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笔谴颂幱谜Z所本。 ②藿:豆葉。以上二句以風吹飛藿喻人生衰時。 ③以上二句言一切繁盛景象都不能長久保持,殿堂之上也會有一天長起荊、杞等雜樹來。 ④以上二句言遠避世患,不居亂邦。西山:指首陽山,伯夷、叔齊隱居之處。趾:山腳。 ⑤已:畢。末二句言歲暮的時候,百草在嚴霜摧殘之下,同歸于盡。
賞讀
這是一首五言詩,采用隱喻的手法,用時序的變換,草木的枯榮,暗喻封建政治變幻莫測,自己于亂世將臨之際及時隱退避禍的心態。
起首兩句,“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以桃李花開滿枝,引得游人往來眾多,以致于樹下踩出一條小路,借以比喻世事盛時的景況。“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兩句,寫秋風來了,寒風吹落豆葉之時,桃李零落也從此開始。用以表現主題,世事無常,盛衰有時。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兩句寫一切繁華景象,也有其衰落憔悴的一天。高大的殿堂,也會因主人的破敗而荒蕪,變得雜樹叢生,借以隱隱表現魏將滅亡,京師已呈亂象。清人張玉谷說:“首六(句)就植物春盛夏衰比起,說到堂生荊杞,京師亂象隱然?!睘橄挛淖隽虽亯|。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兩句傾吐自己要離開這亂世,像伯夷和叔齊一樣去到西山過隱士生活,用以躲避禍患?!耙簧聿蛔员#螞r戀妻子”兩句,傾吐自身不保,更談不上庇護家庭。反映詩人在黑暗壓迫下流離失所、性命難保的窘困現狀。流露出無盡的辛酸,控訴了釀成禍亂的司馬氏父子的罪行?!澳灰安荩瑲q暮亦云已”兩句,以憂傷的筆調描繪了寒冬歲暮的景象。用寒冬歲暮,象征曹魏政權的衰落將無可挽回,同時也暗示世人:如不及早避禍,結果也會像野草一樣。
這首詩抒發感慨真切,比興貼切,語言通俗明快,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詩意含蓄而內涵深刻。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阮籍·詠懷①(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