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1)。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2),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解析】這是一首詠春詞。它既畫出了暮春郊原之景,又記寫了春游之趣,同時又抒發了自己對佳人無情的感傷。同前首詩相比,風格迥然,乃婉約清麗之作。詞的上闋首先描繪了暮春的氣貌。他概括地寫了花兒飄落了,枝頭上代之以小小的青杏。燕子飛來的時候,碧澄的溪水在人家的屋前屋后靜靜地繞行。風兒吹得柳絮已漸漸少了,更有那青草顯示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一直向遠處延伸,以至于遙望無邊,到處是草色青青。滿紙盎然春意,顯得生機勃勃。這首詞寫暮春別有特色。唐五代以來,寫暮春的作品比比皆是,但都把春之將逝寫得是那樣愁慘悲戚,而蘇軾筆下卻是新陳相代謝,既有衰亡,又有新生,因此讀之雖有幾分悲涼,卻更感到美是其基調。詞的下闋寫人。主要描繪了人的動態。“墻外”一句,畫出了一幅莊園圖:一堵墻分出了內外,墻內有秋千,墻外有人行道。由于墻低,從墻外走的人可以看到墻內的秋千,但從墻內傳出的笑聲知道,里面還有一些妙齡女子,通過她們的笑聲便知道她們一個個都是那樣可愛無比,于是便有歡悅的感情生出。唐五代以來,描寫女子之作都往往潛心描寫她們的形神,過于直露,用語又過于“艷”。蘇軾用藏筆來寫,使人生出許多聯想,反倒有趣,而感情直率又不輕薄,實為可貴。“笑漸不聞聲漸悄”一句,由鬧而靜,寫出了玩過一陣后佳人散去,笑聲也隨著漸漸消失,而這行人此時在一片寂靜之中只能凝望那秋千,生出許多煩惱來。結尾以“惱”字收束全詞,也可以說點出了主題。行人于墻外道路上多情,佳人于墻內秋千下無情,這樣,就托出了一個“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的意境。細品之下,此詞承襲楚辭作法,香草、美人等皆有所寄托,人云此乃作者慨嘆政治上失意的作品,不無道理。
上一篇:經典《蝶戀花》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蝶戀花早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