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駱賓王①
三十二馀罷,鬢是潘安仁②。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買臣③。縱橫愁系越④,坎倦游秦⑤。出籠窮短翮,委轍涸枯鱗。窮經不沾用,彈鋏欲誰申。天子未驅策,歲月幾沉淪。輕生長慷慨,效死獨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一得視邊塞,萬里何苦辛。劍匣胡霜影,弓開漢月輪。金刀動秋色,鐵騎想風塵。為國堅誠款,捐軀忘賤貧。勒功思比憲⑥,決略暗欺陳⑦。若不犯霜雪,虛擲玉京春。⊙【注釋】
①駱賓王(約638—?),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人。七歲能詩,曾游歷邊塞。后因數次上書言事而下獄。684年,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兵敗而不知去向,或言被殺,或言亡匿。其為“初唐四杰”之一,擅長七言歌行。《全唐詩》存詩三卷。
②潘安仁:指西晉的潘安,長相極為俊美,是古代的美男子,也是一位詩人。
③朱買臣:漢武帝時人,早年貧困,妻子離他而去,后入長安,被武帝重用。
④系越:《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闕下。’”這里指為國立功。
⑤坎(kǎnlǎn):困頓,不得志。
⑥憲:西漢竇憲,曾出擊匈奴。
⑦陳:漢初功臣陳平,是劉邦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建立大功。
⊙【詩本事】
駱賓王參加科舉被錄取,但因受排擠,郁郁不得志。后來吐蕃入侵,詩人就寫了這首詩,向吏部侍郎裴行儉請求出軍。
⊙【賞評】
本詩慷慨激昂,表達了以身許國的決心和冀求援引從軍的愿望。
詩的前半段訴說自己的坎坷遭際。開首四句寫自己的相貌與年齡,以潘安作比,表明相貌俊美;與朱買臣仕進時的年齡相對照,表明自己正當盛壯之年。接下來十二句主要敘寫自己的現實狀況:自己早已厭倦那種游俠式的“縱橫”生活,想要“慷慨”、“殷勤”為國效力,但天下太平,苦無機會,只好悲歌彈鋏,任歲月沉淪,白白老死。在這里,詩人使用比喻、典故,把壯志未酬、徒然感傷的形象展示了出來,也表明希冀援引的愿望。最后十二句寫以身許國的決心。如果有機會去邊塞從軍,即使萬里何足道哉!自己武藝高超,心懷為國捐軀的決心與意志,在建功邊陲、運籌帷幄上決心同漢代的竇憲與陳平一較高下,不愿呆在這沒有霜雪磨礪的京城。一種滿懷激情、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意愿跳躍在字里行間。
駱賓王此詩,情感激昂,用典精審,很好地寫出了初唐時期士人積極奮發的精神氣貌。
⊙【詩評選輯】
①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引《李太白集》語: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云行鶴駕,想飄然之狀。
②明·胡應麟《詩藪》:(賓王)諸排律沉雄富麗,沈、宋前鞭。
上一篇:王 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許 渾《塞下曲》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