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齊天樂》
綠蕪凋盡臺城路,①殊鄉又逢秋晚。②暮雨生寒,鳴蛩勸織,③深閣時聞裁剪。云窗靜掩。④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⑤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⑥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⑦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⑧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⑨
【注釋】 ①綠蕪;指長得多而亂的草。臺城:宋洪邁《容齋隨筆》云:“晉、宋間謂朝廷禁近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遺址在今南京北玄武湖邊。此處用以代指金陵古城(今江蘇南京市)。②殊鄉:異鄉。③蛩(qiong):蟋蟀,其聲似勸人機織,又名促織。④云窗:飾以云狀圖案的窗子。⑤裀:雙重之衣,即夾衣?;?dian):織有花紋的竹席。⑥:一種稀疏的夏布?!吧杏小倍洌旱涑觥稌x書·車胤傳》:車胤好學不倦,家貧,少油點燈,夏月則以綀囊裝數十螢火蟲以照書,夜以繼日攻讀。⑦渭水西風,長安亂葉:化用賈島《憶江上吳處士》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遍L安即今西安,唐朝京城,渭水流經長安附近。⑧玉液:喻美酒。新:適才,不久。(chou抽):竹制的漉酒器;亦可作動詞。此處指漉酒。蟹螯:《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螯:蟹之前腳,亦可作蟹之代稱。⑨山翁:晉朝山簡每置酒輒醉。兒童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日倒載歸,酩酊無所知。”事見《晉書·山簡傳》。這里作者以山簡自比。夕照斂:指太陽落山。
【譯文】 亂蓬蓬的青草全都凋零了,沿著臺城路邊。偏偏在這作客的異鄉,又逢上秋天的夜晚。暮雨瀟瀟,令天轉寒;蟋蟀聲聲,勸人勤織。哦,可不是嗎?鄰近閨閣深處,刀尺聲音,不時傳,把冬衣裁剪。我這兒云窗靜悄悄關掩,重將夾衣拂撣,并將竹席緊卷;心里發出流光易逝的喟嘆。幸而在布囊里,還裝著些螢火蟲,能為我清夜照書看。想起我年輕時,在荊州滯留最久;舊日朋友們,彼此離愁滿懷、深深懷念?;貞浤菚r節去長安游玩,也正是渭水西風、滿地落葉;我們的詩情是何等深摯宛轉。唉!現在感嘆也是徒然。今日我憑高眺遠,有美酒剛漉出,有肥蟹把酒勸。還是讓我象山簡那樣痛飲一番、酩酊大醉吧!我就愁好時光不再、夕陽很快落山。
【集評】 清·周濟:“此清真荊南作也,胸中猶有塊壘。南宋諸公多模仿之。身在荊南,所思在關中,故有‘渭水’、‘長安’之句。碧山用作故實。(按謂王沂孫《水龍吟》落葉詞‘渭水風生’句)”(《宋四家詞選》)
清·陳廷焯:“美成《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傷歲暮也。結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幾于愛惜寸陰。日暮之悲,更覺馀于言外。此種結構,不必多費筆墨,固已意無不達?!?《白雨齋詞話》卷一)
又:“起只二句,便覺黯然銷魂。下字用意,無不精練。沈郁蒼涼,太白‘西風殘照’后,有嗣音矣。”(《云韶集》)
清·譚獻:“起句亦是以掃為生法?!G江’句應‘殊鄉’。‘渭水’二句,點化成句,開后來多少章法。結束出奇,正是哀樂無端。(《譚評詞辨》卷一)
【總案】 對本詞寫作時地,前人眾說紛紜。觀結句詞意,當作于晚年。上引《白雨齋詞話》之說是可信的。而對寫作地點有南京和荊南兩說,如王國維《遺事》認為此詞“作于金陵,當在知溧水前后。”但當時清真僅三十幾歲不能稱“山翁”,而周濟、陳洵等因詞中有“荊江留滯最久”一語,便據以斷定為荊南作,其實此句是追懷往事??磥硭剖峭砟赀^南京之作。
清真詞的藝術特色之一是以賦筆入詞。該手法雖非始自清真,但清真最善于運用,這樣有助于長調的鋪敘。本詞多賦筆的對句。如“暮雨生寒,鳴蛩勸織”、“重拂羅裀,頓疏花簟”、“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玉液新篘、蟹螯初薦”等都是。對句需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如“暮雨”“鳴蛩”均是名詞性偏正詞組,“生”“勸”均是動詞,“寒”、“織”在此處都作名詞?!澳河晟笔恰柏曝破狡健?,“鳴蛩勸織”則是“平平仄仄”,這樣顯得詞語工致,音節和美。本詞用典也較多,上結用典,下半闋又用三個。多用對句和典故容易使詞作顯得過于質實密麗。清真此詞章法不作曲筆而采用平直順暢的結構,這樣就彌補上述可能產生的缺點,獲得了工力與自然的平衡;可見清真深諳藝術三昧。此外,此詞風格疏朗,近于豪放詞,和清真一般詞風不同。
上一篇:姜夔《齊天樂(黃鐘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豪情壯志譜驪歌——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