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1。(李于鱗曰:全是王龍標氣調。)
【校記】
1.向,《全唐詩》一作“首”;明,《全唐詩》一作“中”。
【箋釋】
[天山] 唐時稱伊州、西州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也稱白山、折羅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市;西州,今吐魯番盆地一帶。《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伊州伊吾縣”:“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羅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太平寰宇記》卷一五三“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今名折羅漫山,在縣北一百二十里,《西河舊事》云:‘天山最高,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在蒲類海東一百里,即漢貳師擊右賢王處。”海風,沙漠之風。海,瀚海,指沙漠。唐陶翰《出蕭關懷古》:“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
[橫笛] 《通典》卷一四四“笛”:“馬融《長笛賦》:‘此器起于近代,出于羌中。’京房備其五音,又稱丘仲工其事,不言所造。《風俗通》曰:‘丘仲造笛,長尺四寸,七孔,武帝時人。后更有羌笛。’二說不同,未詳孰實。今橫笛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橫笛,小吹箎也。漢靈帝好胡笛。《宋書》云:‘有胡笛小箎,出于胡吹。’即謂此歟?胡吹歌云:‘快馬不須鞭,抝折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路旁兒。’此歌詞元出于北國,知橫笛是北名也。”李白《夜別張五》:“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杜甫《宴戎州揚使君東樓》:“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行路難,《樂府詩集》卷九〇“雜曲歌辭”:“《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按,《蘇武別傳》曰:‘武常牧羊,諸家牧豎有知歌謠者,武遂學。’《行路難》則所起亦遠矣,唐王昌齡又有《變行路難》。”
[磧里] 沙漠戈壁之中。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三》:鐘惺評:全是王龍標氣調。
《詩藪內編·近體下·絕句》:七言絕,李、王二家外,王翰《涼州詞》,王維《少年行》,高適《營州歌》,王之渙《涼州詞》,韓翃《江南曲》,劉長卿《昭陽曲》,劉方平《春怨》,顧況《宮詞》,李益《從軍》,劉禹錫《堤上行》,張籍《成都曲》,王涯《秋思》,張仲素《塞下曲》、《秋閨曲》,孟郊《臨池曲》,白居易《楊柳枝》、《昭君怨》,杜牧《宮怨》、《秋夕》,溫庭筠《瑤瑟怨》,陳陶《隴西行》,李洞《繡嶺詞》,盧弼《四時詞》,皆樂府也。然音響自是唐人,與五言絕稍異。
《詩辯坻》卷三:七絕,李益、韓翃足稱勁敵。李華逸稍遜君平,氣骨過之,至《從軍北征》,便不減盛唐高手。
《唐詩箋注》卷九:《從軍北征》妙在不說自己,而己在其中。
《唐詩摘抄》卷四:回首,望鄉也,卻藏“鄉”字。聞笛思鄉,詩中常意,硬說三十萬人一時回首,便使常意變新。
上一篇:《山鷓鴣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聽曉角》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