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
國脈微如縷。②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③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④試看取、當年韓五。⑤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⑥談笑起,兩河路。⑦
少時棋柝曾聯句。⑧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⑨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⑩君莫道、投鞭虛語。(11)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12)快投筆,莫題柱。(13)
【注釋】 ①實之:見前《滿江紅》(怪雨盲風)注①。三和:用原韻寫的第三首和詩。宋淳佑四年,王邁曾用《賀新郎》“縷”字起韻賀作者生日,作者依原韻和之,王邁又和,如此反復唱和各至五首。憂邊:為邊境一帶的情勢而憂慮,據《宋史》卷四二《理宗紀》載:淳佑三年七月“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軍。”又卷四三《理宗紀》載:淳佑四年五月“戊午,大元兵圍壽春府。”可見邊境情勢的確緊急。走筆:運筆。②國脈:國家的命脈。微:細。縷:絲、線。此句比喻國家的形勢已到一發千鈞的危險地步。③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此用終軍請纓典故。《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此句是表示有意挽救國家,但沒有效力機會。④寬些尺度:放寬用人的標準,不必過于苛刻。⑤韓五:韓世忠,排行第五,人稱韓五。他雖出身行伍而非名門望族,也成了抗金名將。⑥谷城公:又稱黃石公。典出《史記·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付授:傳授。此句是說:韓五從來未曾得仙人傳授秘訣。不干:不相干。驪山母:此用唐時將軍李筌遇驪山老母之事。《太平廣記》卷六三《驪山姥》引《集仙傳》載:李筌在嵩山得黃帝傳下兵書《陰符經》,“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為說《陰符》之義。”這句是說:韓五的成就也與遇見驪山母無關。⑦談笑起,兩河路:輕松地收復了兩河一帶地方。談笑:形容心情輕松。起,扶起,這里指收復失地。兩河路:河北西路和河北東路。這是被敵人占領的地區。⑧少時棋柝曾聯句:本句寫年青時代的豪放生活。棋:下棋。柝(tuo拓)巡夜時所敲的木梆。聯句:作詩的一種方式,一人一句,聯成一首。本句化用唐·韓愈、李正封聯句詩《晚秋郾城夜會聯句》中李正封的詩句:“從軍古云樂,談笑青油幕。燈明夜觀棋,月暗秋城柝。” ⑨登樓攬鏡:在盼望中蹉跎歲月。登樓:喻有所企望。攬鏡:喻形容衰老。杜甫 《江上》:“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邊上沖梯屢舞:意思是邊境屢受敵軍攻擊,形勢緊急。沖:沖車。梯:云梯。二者都是攻城的戰具。《后漢書·公孫瓚傳》:“袁氏之攻,狀若鬼神,梯沖舞吾樓上,鼓角鳴于地中。” (11)君莫道投鞭虛語:您千萬不要認為敵人渡江南侵只是嚇唬人的假話。投鞭:投鞭斷流以便渡江。典出《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苻堅曰:‘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12)一賢能制難:一個賢才便能解除危難。金湯:金城湯池。比喻堅強的防御設施。張許:張巡和許遠。唐安史之亂時,二人死守睢陽。事見《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傳》。本句是說:即使有了堅固的防線,沒有頑強抗敵的將領又哪里能行? (13)快投筆,莫題柱:意思是不要再作空發感慨的書生,也不要追求功名富貴,應當投身到實際的抗敵斗爭中去。投筆:此用班超投筆從戎故事。《后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題柱:用司馬相如故事。《華陽國志》載:漢·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過升仙橋,題其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唐·岑參《升仙橋詩》:“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
【譯文】 國家命脈一發千鈞幾多危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怎敢旁觀。心想從軍報國俘敵酋,何時手里能把長纓攬?未必人間沒有救國的好漢,誰肯把用人標準稍稍放寬?請看當年抗金名將韓世忠,不也是出身行伍好卑賤。哪里有仙人授兵書?也無關驪山老母來指點。收復失地只在談笑之間,讓河北兩路生靈免遭涂炭。
少年豪氣多么放誕。下棋到更深,聯句賦詩篇。可嘆如今人已老,登樓望天外,對鏡悲日晚。多少報國好時機,一次二次總耽延。聽說北國天正寒,前方戰事好頻繁。莫道敵人難渡江,揮師南侵豈妄言!自古皆知求賢士,一人足可挽狂瀾。雖有城池若金湯,沒有張巡、許遠那樣的勇將固守也枉然。快快投筆從軍去,莫把功名富貴貪。
【集評】 現代·胡云翼:“這首詞揭露了南宋邊防空虛、統治階級昏闇無能、國事岌岌可危的現實。前段以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出身行伍為例,主張從寬錄用抗敵致勝的人才;后段指出敵寇猖獗的形勢,要保衛邊防不能只依靠險阻,主要是依靠人,依靠忠勇的英雄人物。最后呼吁知識分子投筆從戎,共赴國難。通篇憂國傷時,議論風發,用典似嫌太多,卻起了形象化的作用。(《宋詞選》)
【總案】 傷時憂邊,一股愛國浩然正氣撲面而來,一腔救國熱望溢于言表。直陳國策,直抒胸臆,可見其情緒急切而不煩曲喻修飾;先稱韓五,次言張許,可見其急欲效法前修時賢而不愿等待觀望。對當局之用人決策失誤,則公開表示失望與悲憤,同時也進行敦促與勸諫。通篇舍景言情,非但不顯粗淺直白,反見其誠摯忠勇,愛國心切;全詞用典較多,非但不覺堆積陳腐,反見其理據充沛,雄辯服人。宋人詩詞或有以好用事而致繁蕪者,每招人以譏評。如此詞者,則其善用事之能得肯綮者乎?
上一篇:劉克莊《賀新郎九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