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韋莊·應天長》韋 莊
韋 莊
別來半歲音書絕①。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②。又是玉樓花似雪③。暗相思,無處說④。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⑤。
注釋 ①半歲:半年。音書:音訊書信。②“難相見”二句:語出三國魏曹丕《燕歌行》:“別日容易會日難。山川悠悠路漫漫。”③玉樓:裝飾華美的樓閣。④“暗相思”二句:語出白居易《潛離別》:“不得語,暗相思。”⑤黦(yuè):黑黃色(的斑點)。晉周處《風土記》:“夏至之雨,名為黃梅雨,沾衣服,皆敗黦。”
鑒賞 韋端已的詞大多抒發離愁別緒,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被蜀王奪去愛姬而生生被迫與其分離的那段傳聞,不管真假,后人解讀他的詞時,凡涉及分離相思之苦的內容,通常都有意無意地與此事聯系起來,以使詞意有所寄托。
這首詞從女子的角度表達情意。開首便直接點出主題,即表達分別之后的相思難見。分別已有“半歲”,“絕”是斷絕,在這里是說自分別之后離人毫無消息,牽掛時刻都記在心上。一介弱女子對于現實無可奈何,離別也不可阻擋,但是內心的想法卻由不得別人控制,別后相思甚濃,不能排遣的離愁使得“離腸”糾結在一起,“離腸”二字一直為詞人抒寫離別之情時慣用的字眼,溫庭筠《酒泉子》“金縷舊,斷離腸”,宋柳永《卜算子》“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皆是在表達同一種情感。用“千萬結”修飾“一寸離腸”用具體的實物表達抽象的情感,形象地表達出內心因牽掛而引起的忐忑與抑郁,讀來自有一種百轉千回的味道。這句“千萬結”形式亦成為表達情意的典范,宋張先《千歲秋》“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便是化用了其“千萬結”的句式,成為傳誦的經典。在分別之后情不自禁地感嘆“難相見,易相別”,是在傾訴不得相見和總是離別的苦悶,這與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有異曲同工之妙。離別之日距今已經很久,時光荏苒“又是”點出了離別之后時間的漫長,“玉樓花似雪”,同樣的景物在經歷了自身的榮枯之后再現,離人卻依然沒有消息,與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樣,都表達了景物在季節更替中遵循不變的規律,而當日共賞之人卻已經遠隔天涯、難以相見的哀婉心思。
仕女圖 樊虛
與心愛的人離別,相思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韋莊來說,與情人的離別乃是出于外在的因素,更增添許多無奈和無望。這首詞是從女子的角度切入,也可以理解為女子的經歷,由于分離的迫不得已,這種本可以正大光明的情感不得不隱忍在內心,一個“暗”字又加上其后的“無處說”,道出了內心壓抑著的委屈。在此種情愫之下,孤獨感襲來,夜不能寐,只能“惆悵”地望著寒霧彌漫著的月亮以寄托相思之情。情之深切難以自制,黯然任由淚水流下來,身旁卻空無一人,安慰更是不可企及。此情此景,美麗的衣衫只能用來擦拭淚水,眼淚的澎湃使得“紅袖”也變得暗淡無光。這首詞先是訴說相思之苦,繼而又點出主人公在思念的煎熬中不能入睡的情形,字句真切感人,彌漫著動人的味道。(張佩)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評:以末一字而生一首之色。”(《古今詞統》卷六)
清·王士禛:“《花間》字法,最著意設色,異紋細艷,非后人纂組所及。如‘淚沾紅袖黦’……山谷所謂蕃錦者,其殆是耶?”(《花草蒙拾》)
清·陳廷焯:“押韻須如此,信筆直書,方無痕跡。”(《云韶集》卷二四)
鏈接 《應天長》詞牌。《應天長》詞調有令詞和長調二體。令詞體,始自韋莊的詞作,雙調,有四十九字、五十字二式,仄韻,詞句的句讀往往參差不一。四十九字式。上片五句四仄韻。下片四句四仄韻;五十字式,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長調體,始自柳永的詞作,雙調,九十四字,上片十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
上一篇:《兩宋詞·周紫芝·鷓鴣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應天長》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