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甘州》
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各處杭越。①逾歲,②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③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④寒氣脆貂裘。⑤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⑥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⑦ 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⑧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⑨
【注釋】 ①辛卯歲: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沈堯道:沈秋江,名欽。各處杭越:沈堯道和張炎北游歸來后,沈居杭州,張寓越州(今浙江紹興市)。②逾歲:過了一年。③赴學舟:名與仁,亦赴北寫經。④玉關:玉門關。此泛指北方。⑤脆貂裘:語出岑參《北庭貽宗學士道別》:“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 ⑥江表: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晉羊曇受謝安推重。謝安扶病還都時,曾經西州城門而入。安死后,羊縣行不由西州路。嘗大醉,不覺至西州門,痛哭而去。見《晉書·謝安傳》。⑦“一字”二句:用“紅葉題詩”典。見前周邦彥《六丑》(《正單衣試酒》注⑧。) ⑧楚佩:《楚辭·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州。”楚,楚女,即湘夫人。佩,玉佩。此句化用《湘君》句意,以表現送別友人的依戀之情。⑨登樓:王粲有《登樓賦》,抒思鄉之情。
【譯文】 記得我踏雪在北方漫游,嚴寒似刀幾乎要割碎我的衣裘。行憩在枯林古道,飲馬在黃河岸灘,這心中的悲酸啊不盡悠悠。北游一場夢覺,我依然身在江南,不禁老淚縱橫、如羊曇淚灑西州。難言的苦衷實在是無法題書,難怪御溝的紅葉都因此而生愁。
你姑且載一車白云歸去,試問有誰能似湘君,留下玉佩于澧浦,徘徊顧影在中洲?折一枝蘆花送你遠去,蘆花零落沾滿了一身秋意。在和往常一樣的野橋流水處等待,招來的卻不是故友沙鷗。空懷著萬千情感,卻又怕敞襟登樓,因為見到夕陽西下,會爆發出懷念故國的悲愁。
【集評】 清·譚獻:“一氣旋折,作壯詞須識此法。白石嚶求稼軒,脫胎耆卿,此中消息,愿與知音人參之。”“(“一字”二句)頗詼詭。(結句)不著屠沽”(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一片凄感,似唐人悲歌之詩。結筆一往情深。”(《云韶集》)
近代·俞陛云:“上闋‘短夢’以下四句能用重筆,力透紙背,為《白云詞》中所罕有。‘折蘆花’二句傳誦詞苑,咸推名句”(《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近代·陳匪石:“結拍從稼軒‘休去危欄倚,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化出,而氣味各別;言盡意不盡,則與高陽臺同一機杼。至‘枯林’、‘古道’、‘落葉’、‘蘆花’、‘沙鷗’、‘斜陽’及‘悠悠’、‘尋常’等字,均非泛設,且中所蘊蓄只同游舊侶可以共喻,有不能明言且無可與語者。在玉田詞中,為直抒胸臆之作,通篇一氣直下,不使一提筆、轉筆、襯筆,尤見力量”(《宋詞舉》)。
現代·唐圭璋:“此首追念北游寄懷故人之作。起兩句,記當年北游之豪情。‘傍枯林’三句,記北游之地。五句一氣直下,氣象蒼莽。……收處與稼軒之‘斜陽煙柳’句意相同。舉友朋聚散、家國興衰之感,并收入此結句也”(《唐宋詞簡釋》)。
現代·沈祖棻:“此詞文字極為警策,而以疏宕之氣行之,故流暢而不纖,渾厚而不滯,玉田詞中上乘也”(《宋詞賞折》)。
【總案】 1290年秋,張炎與沈秋江、曾心傳攜手北游,1291年自大都回歸杭州,此次短暫的游歷,在張炎的一生中留有深刻的印記。此詞即從追憶北游敘起,依然不減《壺中天》詞之雄渾壯闊,凄冷蒼茫,把過去與現實,大都與杭州、送別與感懷,身世之感與故國之思交織在一起,和諧渾厚,其情感之流向如小溪曲水緩急自適。杭州處境之悲苦,送別場景之傷感,寫得可感可見,深切動人。既蒼茫悲壯,又深情綿緲。
上一篇:陸淞《瑞鶴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疏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