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1?
【釋】
1.月中尋桂子: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宿因月桂落”句,自注云“天笠嘗有月中桂子落”。又《東城桂三首》其一自注云“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秋中,有月桂子墜”。宋之問《靈隱寺》亦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之句。本詞中是中秋之夜到天竺山中賞月的意思。郡亭:即杭州虛白亭。白居易《郡亭》詩有“況有虛白亭,坐見海門山”。
【譯】
回憶江南漫游,
最使人憶戀的是杭州。
杭州景致最美的
是中秋之夜到天竺山賞月,
夜宿虛白亭在枕上觀錢塘潮頭。
哦!不知何時還能重游?
【評】
宋人王灼記云:“《樂府雜錄》云:李衛公為亡妓謝秋娘撰《望江南》,亦名《夢江南》。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憶。”(《碧雞漫志》卷五)因樂天此作獲得極大成功,后世多棄其原牌名,而隨樂天作《憶江南》,或率性取首篇首句作《江南好》。王灼“嘗嘆世間有改易錯亂誤人者也”,實不知絕好詞未嘗不有改朝易代之功。
唐五代小詞,簡單自然而又絕妙雋永,讀之只覺無一字不妥貼,無一字為人造也。明人沈際飛評此詞說:“較宋詞自然有身分,不知其故。”(《草堂詩余集》卷一)沈評出了這種感受,卻未知其所以然。其實,“自然有身分”,正其原因也。“有身分”故不亂用筆墨,絕不造作填詞,故而極具自然美。試看此組詞,前后皆直抒胸臆,徑直道出江南之感受,或說“好”,或說“憶”,與唐之前魏晉古風者同,如陶淵明之“山氣日夕佳”之“佳”字。中一聯僅限14字寫江南之美,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之春日總體佳景,或是“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之具體景致,均有銷魂奪魄之功力,故而結句之“能不憶江南”、“何日更重游”就呼之欲出了。
上一篇:周邦彥《憶舊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白居易《憶江南》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