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驛中言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②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③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④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⑤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⑥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⑦睨柱吞贏,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⑧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⑨
【注釋】 ①驛:指金陵驛。言別:指與文天祥言別。②東風:用赤壁之戰東吳名將周瑜借東風火攻曹操艦隊的典故。世間英物:指文天祥。這里是怨恨老天爺不保佑他們的抗元事業。③蜀鳥:指鳴聲凄怨的杜鵑。詳見文天祥《酹江月·和》注⑧。吳花:吳宮中的花草。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吳宮花草埋幽徑。”這兩句寫故國傾覆后的殘破、蕭條景象。④銅雀:見文天祥《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注⑧。這里暗指宋室投降后,妃嬪都歸于元宮。金人:即金銅仙人。見劉辰翁《蘭陵王·丁丑感懷》注⑩。⑤堂堂:贊美之辭。斗牛: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劉向《說苑》:“所謂二十八星者,……北方曰斗、牛、須女、虛、危、營室、東壁。”這里用雷煥的故事。王嘉《拾遺記》:“及晉之中興,夜有紫氣沖斗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令、掘而得之。” 劍氣:寶劍的光芒。后常用于比喻人的聲望或才華。這里指文天祥。⑥“那信”三句:指文天祥脫險南歸事。端宗景炎元年(1276)間,文天祥在鎮江從元兵的監視中逃脫,經歷了千難萬險,繞道海上,才得南歸,幸免于難。那信:想不到。屬:托付。⑦鷗盟:與海鷗結為盟友。喻與志同道合的文天祥結交。留醉眼:醉生、茍活。濤生云滅:喻時局的動蕩變化。隱含著對文天祥再有作為的期待。⑧睨柱吞贏:《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藺相如奉和氏璧使秦,度秦王贏無意以城換璧,“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睨:斜視。回旗走懿(yi意):事見《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字仲達,晉初追稱宣王。“睨柱”三句是對文天祥抗元事業的夸獎和推崇。⑨秦淮:秦淮河,流經南京市。
【譯文】 長江水面浩蕩無邊,天空高遠開闊。怨恨東風,不憐惜人世間的英雄人物。西沉的殘陽下杜鵑啼血,宮花凋落,怎忍看見那荒蕪的城池,倒塌的墻壁。銅雀臺里,春日愁苦;金銅仙人,秋風淚注。這些悲恨,憑借誰來清除?人間豪杰空自認得:斗牛之間,堂堂劍氣沖天。
想不到當年托身扁舟,飄零江海,南行萬里,重振旗鼓。正是為了這樣的盟友,才醉生茍活,仔細地看時局的天翻地覆。藺相如氣吞秦王,持璧睨柱:諸葛亮嚇退司馬,死后威武。我們正該學習這些怒發沖冠的千古英雄人物。今后陪伴我渡過一個個不眠夜晚的,只有秦淮河上一輪高掛的孤月。
【集評】 明·陳子龍:“氣沖斗牛,無一毫委靡之色。”(清·王奕清等《歷代詞話》卷八轉引)
清·陳廷焯:“悲壯雄銳,毫無叫囂氣息。”(《放歌集》卷二)
【總案】 鄧郯是文天祥的戰友和幕僚。厓山兵敗,投海殉國,被救起后與文天祥囚禁在一起,押送大都。至南京不得不分手時,便有無限的留戀、惜別之情,更有沉重的亡國衰痛和對文天祥的仰慕、期待。于是,他以此詞慰藉友人,互勉互勵,壯其萬里行色,表現了頑強不屈的斗志。通篇將眼前景物與歷史典故融為一體,訴說兩人的處境和心情,回顧出生入死的經歷。以古喻今,曲折傳意。雖沉痛悲憤已極,卻無粗豪叫囂之弊。慷慨淋漓,不愧為和著血淚寫就的悲壯詩篇。
上一篇:劉仙倫《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黃庭堅《念奴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