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次玉林感時韻》
知彼須知此。②問籌邊、攻守規模,云何則是。景色愔愔猶日暮,壯士無由吐氣。③又安得、將如廉李。④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⑤用與舍,徒為耳。
黃蘆白葦迷千里。嘆長淮、籬落空疏,僅余殘壘。讀父兵書寧足恃,擊輯誰盟江水。⑥有識者、知其庸矣。多少英雄沈草野,豈堂堂、吾國無君子?起諸葛,總戎事。⑦
【注釋】 ①次玉林感時韻:玉林,即黃升,號玉林,南宋后期人。著有《散花庵詞》,編有《花庵詞選》二十卷,附已作于后。查《全宋詞》載黃升《賀新郎》一調凡四首,皆有題或序,但并未有題曰“感時”者,也找不到與馮氏所和之作用韻順序相同者。從馮氏傳世的《雙溪詞》殘本看,其和玉林之作達十余首,多題曰“次玉林惠示韻”、“次韻玉林寄示”等,可能黃升與馮氏唱酬頗多,有些作品在相互傳抄遞閱的過程中散佚了。②“知彼”句:語本《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③ 愔愔(yin):安靜和悅貌:靜寂無聲貌。④廉李:指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和西漢名將李廣。⑤江沱(tuo):即長江,江水。沱,江水的支流。蹙(cu):局促不得舒展。枉楦朝家紫:指白白地充斥于國家的政府部門。楦(xuan):用楦頭填塞或撐大。楦頭,即楦鞋子用的木制模型。紫,指紫衣,古代公服,唐制,親王及三品服用紫;或指紫微省即中書省,中書令又名紫微令,中書侍郎又名紫微郎。⑥讀父兵書:指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只會讀兵書,喜歡紙上談兵,結果長平一戰被秦軍打得大敗。擊楫誰盟江水:用祖逖中流擊楫為誓的典故,載《晉書·祖逖傳》。⑦總戎事:即指揮統帥軍隊。
【譯文】 對敵我雙方都須有透徹了解,請問如今這些經國大臣謀劃邊塞軍事,布置攻防規模,有什么準則?日暮天昏,一片靜寂陰沉的環境氣氛,壯士豪杰都感到氣阻胸悶難生存,又哪里去尋覓象廉頗、李廣那樣叱咤風云的將領?偏安江南自甘局狹茍且偷生,可笑這些迂儒之輩,尸位素餐,冤枉斷送了國家的希望與前程。如今我輩無論出處進退,都是枉費精神。
枯黃的蘆葦一片迷離,綿延千里。可嘆長淮兩岸,人家籬落空疏,唯有斷垣殘壘與瓦礫。僅僅紙上談兵有何用?象祖逖那樣中流擊楫誓欲恢復的英雄已難尋覓。有識之士,都會覺得滿朝官僚是庸才。多少英雄人物埋身草野,難道堂堂中國就沒有雄才大略的真君子?快起諸葛亮而用吧,讓他來統帥三軍總理軍事。
【總案】 此詞感時傷世,抒發憂國憤時之情。上片起首便突發議論,拈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兵家訓條,接下質問當今籌邊策略、攻守規模有何準則,從言外隱約可知詞人一定是針對現實有感而發,具體而言,可能是針對宋金之間的某次戰役(大概是“開禧北伐”)而發。以下感嘆時局昏沉,英雄壯志難伸,更無以尋覓卓越將領,憤慨朝廷茍且偷安,譏諷腐儒尸位素餐,悲惋世運難逆轉。下片悵望長淮一片荒涼,指責當權愚庸昏聵,悲懷英雄沉埋草野,最后在“豈堂堂,吾國無君子”的哀怨激憤中,發出“起諸葛,總戎事”的痛切悲憤的呼號。全詞以議論。抒情為主,穿插少量景物描寫,而把時事隱伏其后,貫穿始終,寫得跌宕曲折,沉郁悲壯。
上一篇: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文及翁《賀新郎西湖》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