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元好問·長壽山居元夕》原文賞析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黃昏。
這首詩作于金哀宗正大五年 (1228),正大四年,詩人由河南鎮平令政任河南內鄉令,不久,老母病逝,詩人丁母憂居喪于此縣境內的長壽山白鹿原鄉,此詩寫于次年元夕。
正當元夕時節,下了一場大雪。俗有謂“瑞雪兆豐年”,照道理本應心情歡暢,作為久盼人民得溫飽的父母官,更應該舉酒而預祝來年豐瑞。然而,由于詩人幾經避亂流亡,親眼看到蒙古軍的屠城殺戮,親自目睹了 “亂余村落不見人” (《高門關》) 的慘象,親自體會到“六年河朔州,動輒得謗訕”(《別李周卿》)的坎坷與苦衷,因而心情特別沮喪;現在又因母亡居喪,就更是意緒難振了。詩中的暗淡寂苦雖然都是荒村實景,實際也與詩人此刻意緒相關。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边@是詩人居喪處的山村實景。雖為正當年節時刻,但由于山村貧瘠,山農們家家都不過是“微?!?的燈火,全不見敬神時那種燈火輝煌的景象。“共荒村”三字,寫出了處處貧寒,一無例外。次句由 “黃葉漫山” 和“雪擁門”兩幅畫面組成,這既是山村年關時忽降大雪的自然實景,也說明了此地人民的寒苦,既聽不到賀新年的爆竹之聲,也看不到祝福新歲的喜慶場景。
“三十九年何限事”,感慨邃深。在這三十九年當中,金統治者日趨腐敗,元蒙古軍入侵,僅其家鄉忻州,入侵者一次屠城,就殺死人民十余萬(《中州集·王萬錘傳》)。幸存的人民,也都過著“軍租星火急……鞭樸傷汝肌”(《宿菊潭》) 的痛苦生活。所到之處,看到的多是“并府虛荒久,大城如廢村” (《婁生北上》) 的荒慘景象,這種情況何日可了?他親為縣令,想幫助人民 “努力避饑寒”又何曾做得到! 在外民族入侵的情況下,人民處在了 “想為奴隸而不可” 的時代,而詩人自己,也是事事難為,一事無成! 這“何限事”寄托了詩人多少深沉的慨嘆!而“只留孤燈伴黃昏”正表現了詩人痛苦、孤寂而又無可奈何的心境。
本詩純系白描,質樸無華,而這種筆調,也正適合表現國難居喪而又憂國憂民的思想心緒。
上一篇:古詩《趙翼·野步》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燮清·長水竹枝詞》原文賞析